《我成了大明勋戚》

192 天下大势 (二合一)(3/4)

面前始终保持着谦卑姿态。相比较三杨这类的文官,有了帝王师头衔之后,就喜欢用大义去干涉皇帝的意志跟决定,自然前者更讨人喜欢。

    更别论宦官居住在内宫之中,朝夕相处的亲近优势了。

    “先生何需如此生分,尽管畅所欲言。”

    朱祁镇对于王振,完全就没有什么宦官干政的概念,在他看来这只是自己老师、“亲人”,给予的建议跟帮助罢了。

    王振等的就是朱祁镇这句话,于是他开口说道:“万岁爷,沈修撰如何做到如此了解少司马的,奴婢不得而知。”

    “奴婢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帝王金口玉言,不能朝令夕改!”

    朱祁镇天资并不愚笨,他立马就听出了王振的弦外之音。

    对啊,沈忆宸乃翰林院清贵,从未外派任职过,怎么可能对于于谦在河南山东地界的政绩这么清楚。

    甚至自己这个皇帝都不知道的事情,他却知道了。

    另外就是判处于谦死刑的奏章,已经批红公布了出去。虽然这个决定并不是朱祁镇做的,批红也不是他写的,但在天下万民眼中,这就是皇帝下达的旨意。

    帝王当一言九鼎,就这么随意更改政令,日后岂有威信可言?

    不得不说,王振不愧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朱祁镇的人,两句话就把小皇帝心理状态,给拿捏死死的。

    就算朱祁镇也感觉到于谦定罪有些重了,但相比较起帝王威严,一个大臣算不得什么。更别说于谦本就有错在先,也不能算冤枉了他。

    “先生言之有理,既然都察院已经查明了罪状,大理寺卿判定了刑罚,就得依律行事!”

    经历过短暂的动摇后,朱祁镇还是决定维持原判。

    不过就在此时,通政司官员捧着一叠奏章进入文华殿,跪下向朱祁镇禀告道。

    “启禀陛下,内阁加急奏章呈递!”

    怎么回事,今天这么多内阁亲呈奏章?

    朱祁镇感到有些奇怪,于是问了一句:“是何人上表的奏章?”

    “回陛下,文渊阁大学士马愉、礼部左侍郎王英、礼部右侍郎钱习礼、兵部左侍郎邝浮6疾煸河叶加史陈智、都察院监察御史孙鼎、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还有河南、山西布政司各衙官员。”

    听完通政司官员禀告后,朱祁镇都愣住了,他本就是好奇随口一问,万万没想到有如此多官员上表。

    站在旁侧的王振,表情瞬间凝重起来,他听到这些名字后就大概猜测到,可能是跟于谦的事情有关。

    但真正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今日这群上表的官员里面,全部都是文官,无一勋戚!

    这就意味着,沈忆宸不仅仅事实上获得了勋戚集团的支持,就连他本人都在不声不响间,拉拢了朝中部分文官的助力,否则就不可能有这么多文官冒着风险替于谦上疏!

    更让王振感到恐怖的一点,就是他心中有种预感,这些上疏是沈忆宸准备好的后手。

    此子已经提前预测到,光靠自己一封上疏的效果不够,只有让更多官员参与进来,才能改变皇帝的主意。

    这般谋略布局能力,简直恐怖如斯!

    数十封官员奏章呈递到朱祁镇御案之上,他随手拿起几本翻开御览了一眼,就如同王振所猜测的一样,这些奏章都是替于谦求情的。

    这下不单单是王振表情凝重了,就连朱祁镇这个皇帝都不由重视起来。

    莫非于谦真乃劳苦功高之辈,此案判罚引发了朝野震荡?

    就在朱祁镇不知该如何抉择,准备又一次向王振询问意见的时候,门外宫人进来禀告成国公朱勇觐见!

    成国公朱勇现在正如日中天,乃勋戚重臣,明英宗朱祁镇也不好怠慢,只得放下手中的奏章,让宫人宣朱勇觐见。

    只见朱勇走进文华殿内行礼完毕后,就直接开口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爱卿请讲。”

    这下朱祁镇彻底懵圈了,沈忆宸率领文官集体上奏也就罢了,现在武将勋戚也过来启奏,该不会还是凑于谦之事的热闹吧?

    “回禀陛下,兵部右侍郎于谦乃忠君爱民之臣,罪不至死,还请陛下宽恕!”

    朱祁镇想的没错,朱勇还真就是为了于谦之事而来。

    只不过他跟于谦并没有交集,纯粹是沈忆宸相求,才会愿意出面帮于谦求情。

    并且沈忆宸当时的想法,还不仅仅是让成国公朱勇出面,而是让整个勋戚集团联名上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