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能找到对方的踪迹。可偏偏几日下来,斥候派出去的距离越来越远,依旧没能找到博罗纳哈勒部。
难道说义州城有蒙古哨骑突围了出来,把消息给传达出去了?
抱着这种猜想,李达找到了正坐在阴凉处闭目养神的沉忆辰,开口说道:“向北,你说这博罗纳哈勒,会不会没有驰援义州城,否则怎么可能找了数日都没个影子?”
“说说你这么想的理由,另外军中用上官称呼。”
沉忆辰依旧没有睁开眼,他知道李达是个急躁的性子,肯定是有些坐不住了。
“我带着勐可收拢鞑靼残部的时候,听到一些蒙古人说也先立次子阿失帖木儿为太师,长子博罗纳哈勒非常不满。鞑虏又不像咱们汉人那样,从小习得儒家经典通礼仪教化,谁拳头大谁就能成为部落首领。”
“说不定博罗纳哈勒打着如意算盘,干脆让明军在义州城把也先跟阿失帖木儿一锅端了,那么大汗之位就落在自己身上,还去驰援个屁!”
听完李达的诉说,沉忆辰睁开了眼睛,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蒙古大汗之位,就连也先目前都坐不稳,博罗纳哈勒哪来的信心,自己能稳坐汗位?”
“况且瓦剌部唯也先马首是瞻,就算博罗纳哈勒心中有这种想法,军中部落将领也不会听他的,必然会驰援义州城!”
仿佛是为了印证沉忆辰的话语,此时一名斥候纵马疾驰而来,单膝跪地禀告道:“三千营右掖军小旗禀告沉阁老,东南方向三十里处发现鞑虏主力,正在朝着义州城方向前进。”
来了!
沉忆辰眼中闪过一缕寒光,他虽然没有表现出李达那样的急不可待,但事实上同样没有装的那么镇定自若。
要知道北伐自古就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历朝历代多少名将劳师远征,却无法找到游牧民族的主力。甚至运气差到如李广那样,一世英名在几次迷路后损耗殆尽,沉忆辰心中其实同样没底,蒙古大军到底会走哪条路驰援义州城。
其实最为保险的办法,是在义州城外等着蒙古骑兵上门,可那样的话等同于对方做好了战前准备,双方是明牌在打拼的硬实力。
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无论一汉敌五胡口号喊的多么振奋人心,事实上四万大明骑兵对阵五万蒙古铁骑,目前的形势下并没有多大优势,或者说劣势也不为过。
兵者,诡道也,沉忆辰必须打对方措手不及!
“命令夜不收跟斥候全军出击,不能放过鞑虏派出去的任何一名探路哨骑。”
“是,卑职遵命!”
斥候小旗领命后就立马转身离去,沉忆辰望着他的背影,向身旁李达下令道:“李参将,通知将士们披甲列阵,另外告知下去凡斩杀鞑虏者,除了朝廷的封赏,本官一颗头颅再加赏五两!”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哪怕把鞑虏主力脑袋全部留下,不过区区二十五万两罢了。朝廷封赏能落实多少沉忆辰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这话放出去,底下将士们定然士气如虹。
原因很简单,自己这五两不会空口无凭,将实打实的发放到手中!
大明骑兵在披坚执锐的同时,察哈尔草原上的蒙古骑兵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来临,甚至很多人还带着一种胜利者喜悦,得意洋洋的跟同伴议论着战利品。
早在朱仪接到沉忆辰调兵消息的时候,他就让麾下五军营一万步卒前往山海关增援,另外还向驻扎宣府的忠国公石亨发送求援公文,希望对方能出动九边兵马,配合对兀良哈三卫的攻势。
理论上这套部署没有任何问题,与沉忆辰的战略部署不谋而合,可问题是人算不如天算,忠国公石亨为了证明自己配得上大明国公的爵位,匆匆忙忙就近征调了几万精兵。
甚至为了抢占攻势,把朱仪从居庸关调往山海关的一万步卒都截留了下来,领兵出塞直捣兀良哈三卫老巢,丝毫没有把敌人给放在眼中!
按照正常的情况,就算忠国公石亨大意轻敌,宣大防线这三四万边军出塞,战斗力打个兀良哈三卫难度不大,最多就是对方往更北方的草原潜逃,跟正统九年朱勇出塞那样无功而返。
偏偏这一次兀良哈三卫臣服于也先,为了配合对方的战略计划,提前做好战争准备征调了八万带甲战兵,打算一举攻陷沉忆辰之前驻扎的宁远城。
另外博罗纳哈勒率领的五万蒙古铁蹄,为了配合兀良哈三卫,同时也是展示武力施压,恰巧从察哈尔草原转移到了漠南蒙古的地盘上,忠国公石亨率领的三四万大明边军,撞上了足足有十三万之多的蒙古战兵!
本来就算石亨运势不佳,出塞就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