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纪元》

35 清夜谈话(3/4)

了一句:“朱高炽?”

    朱凯斌没听清楚,摆出经典斌式疑问表情,“你讲啥?”

    李禹哲摇摇头,“没事。”领着朱凯斌沿着回去的路走去,心中则是暗中复盘今晚的种种,单单只是朱棣、姚广孝活生生出现在他面前就足以让他瞠目结舌。

    而身边的朋友,还有不小的可能性是明仁宗朱高炽!这就是传说中的,重生之我爹是永乐大帝?帝二代?

    绞尽脑汁得回忆着记忆中对明仁宗朱高炽的印象,那尼玛都是画像,谁来了都画那样,美其名曰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李禹哲看来妥妥的江湖骗子假大师。

    回去的途中,由于心中思绪繁多,速度不免得慢下来许多,不过刚刚走出大约六七百米,就可以看到零星的几具尸体躺在地上,衣服上沾满了尘土,背心处直接给掏出了一个大洞,内里已经给吞成了空无。

    淡淡的血腥气和腐肉败坏的味道萦绕在了空中,李禹哲拿手轻遮住口鼻,朱凯斌看着这一幕有些感伤,唱道: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禹哲,你说,天下大同、太平盛世真的会有么?”朱凯斌如是喃喃道。

    李禹哲默不作声,不过三天时间,原本繁华热闹的街上已经到了白骨露于野的程度,是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反观刚刚的朱棣、姚广孝和那些健壮的属下,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有多困难,吃苦受难的大多是底层的百姓。

    突然想起来疫病期间,被迫封城的魅力魔都,一个住在江西农民嘲讽魔都城里人吃不上小青菜,结果被一个在魔都的有钱人回怼,人家奢侈品店做好饭菜送上门服务。

    但是魔都的每个人都能享受那样的服务吗?那送餐上门的外卖员有给自己家里备好菜吗?大多外地过去务工务农的底层百姓,在没有新鲜蔬果吃的时候,他们只能鸣冤。

    有一句话真的很现实,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的人生下来就在罗马。

    朱棣是好人吗?不是,但他是好皇帝,开疆拓土、万国来朝的功业彪炳史册,天子守国门,定都北京,以后六百年内北京的战略地位从未发生过动摇。

    的确,有些仗必须打,为子孙后代打下疆土,让子孙后代不受战乱之苦;近代也有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何等气势磅礴?何等让人神往。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根本问题,我们的身份!我们现在是站在后人的角度,对,伟大。那你考虑过那些战死的士兵、死在路上的运粮民夫和他们的家人么?

    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的确,总有人要为国捐躯,那为什么死的不能是别人?偏偏是你的父亲?是你的兄长?是你的丈夫?为什么不能死的是别人?你会不会这么想?

    朱棣发动靖难,四年双方战死士兵多达五十余万,五征漠北史料中仅记载一笔“耗费人力、物力无数”,最直接的后果导致大明国库捉襟见肘,宣宗朱瞻基为发展经济,被迫放弃安南(越南),而后世再未收回。

    远征之时,红色一军出发时约八万六千人,结束时仅剩约七千二百人;红色四号军出发时约有八九万人,结束时仅剩一万人。在抗鹰援泡菜中,更是阵亡183108人、负伤383218人、25621失踪、21400被俘。

    朱棣和湖南人的功绩的确彪炳千秋,那那些尸骨又该怎么办?他们自己也真的想牺牲么?哪怕打输了也不过是换个统治者而已,屠刀挨个砍也不一定砍到我头上不是吗?

    元朝时,蒙古人把人划分成四等,汉人作为第三等,不得从事盐铁等任何高利润行业,也不能从政,不也活过来了么?

    清朝时汉人也作为第三等公民,不过就是被迫满汉文化交融而已,从服饰到发型都让汉人满清化,剃头剃成金钱鼠尾巴那般,细细长长。不过就是满人享有的特权汉人都没有,不过是做奴隶,能活就行了对么?

    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临近古阅武台,心思流转千般,那些繁杂的念头一闪而过埋藏在心底,李禹哲望着朱凯斌,回想着路边的尸骨,说道:

    “我中学时候很喜欢历史,读了很多历史的小说,从春秋战国到民国,都有所涉猎吧,我最喜欢的人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他叫张居正。

    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被公认为明朝最伟大的政治家,他算得上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