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第173章 整军三十万!点将封官!(2/3)

是由少数精兵和敢战之兵组成,要拿到外面和其他明军、普通大顺军相比,也是能称为精锐的。

    至于工屯军,目前也只编八个军镇,共96000万人。

    也即是说,经过这次大整编后,原来监国府下总数高达四十万的军队,缩减到了约三十万人。

    之所以能筛去十万之众,除了整编对兵员素质要求较高外,另一大原因便是大部分原大西军的四川兵都选择回乡为民。

    虽然如今监国府下的军队待遇算是很不错了,但在普通百姓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观念依旧根深蒂固。

    再加上四川算是明末时期受天灾影响相当小的区域,如果没有连绵的兵祸以及地方劣绅土豪和官府的压迫,老百姓小日子还是能过得下去的。

    如今大西军已被打败,四川也将被平定,受朱媺娖的监国府管辖,太平可期。

    那些原本或是被裹挟,或是迫不得己加入大西军的“四川兵”,自然更想回乡安生地当个侍弄田地的老百姓。

    这对监国府来讲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监国府的养兵策略和张献忠等流寇军不一样。

    监国府奉行精兵政策,每个兵都要实打实地给钱粮做军饷,军队并非越多越好。

    要知道,在大明晚期天下大乱之前,四川也算是半个边地了,需要经常镇压作乱的土司,以及偶尔发生的农民起义。

    即便如此,当时整个四川的军队加起来估计也就十万左右。

    如今朱媺娖需要以四川为根基平天下,这才整编出三十万兵来。

    否则,正常情况下以一省之地养这么多军队是很不划算的。

    何况如今朱媺娖实际掌控的只有成都府、潼川、保宁三地,顶多再加上李定国刚进入几天的邛州。

    只论面积的话,估计也就是此时全川的七分之一。

    另外,其余地方还有不少别的明军、大西军以及其他贼军。

    这些势力的具体情况,也是今日朱媺娖和李岩等人需要了解和确定的。

    ···

    承运殿。

    “参见监国!”

    “诸卿平身。”

    “谢监国!”

    殿中十几人皆行跪地稽首礼参拜朱媺娖后,便以文左武右分成两列。

    文臣这边共有五人。

    排在最前面的是四川巡抚龙文光,第二位才是李岩。

    后面则依次是张继孟、刘鳞长、刘之渤。

    这里面除了被朱媺娖正式任命为四川按察使(原来是副的)的张继孟,刘鳞长、刘之渤其实都够不上四品,只能算以要员身份参加。

    武将这边则有六人。

    依次为红娘子、马科、刘镇蕃、曾英、刘文秀、杨展。

    至于曹勋、艾能奇,在整编后的军队中资格都差点,没能参加这次会议。

    “日前龙巡抚提议应向四川内外正式通告本宫监国之事,念军队整编初见成效,本宫便召诸卿前来商议,毕竟此事牵连复杂,关系重大。

    不过,在议此事前,本宫还是先说一下整编后的各军主将任命。

    正式任命的旨意会议之后就下发,这里便让费司簿先念一下吧。”

    听了朱媺娖这番话,文臣这边都是一副老神在在、事不关己的样子。

    武将们除了红娘子,剩余几人神色都有明显的变化,或是兴奋,或是紧张,眼中皆蕴含着期待。

    站在阶陛一侧的费珍娥开口了,所念旨意格式有些奇怪,却是融入了不少后世的言语习惯。

    “奉天承运,兹以大明监国名义,任命红娘子为禁卫军提督兼禁卫军第一镇总兵官。

    任命刘文秀为禁卫军第二镇副总兵官,暂代总兵之职。

    任命马科为禁卫军第三镇(骑兵镇)总兵官,加左都督衔。

    任命刘镇蕃为边防军第一镇总兵官。

    任命曾英为边防军第二镇总兵官。

    任命杨展为边防军第三镇副总兵官,暂代总兵之职。

    任命李定国为边防军第四镇总兵官。

    任命白文选、冯双礼、王尚礼、马元利、张化龙、李仁六人依次为成都、重庆、潼川、顺庆、夔州、保宁六地的卫戍军镇副总兵官,暂代总兵之职。

    另任命董琼英为御林军朱雀营参将,艾能奇为御林军骁骑营参将。”

    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