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逐道》

001 大逐道时代(2/3)

个世界而言,这种力量……是自然的。

    因此,它又被称为——

    天道。

    最先发现天道并加以利用的,正是诸子百家。

    这倒不是巧合,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百家先贤们早在灵气出现前,便各自开创了自己的道。

    只是他们也没想到,这些道竟在若干年后,与浮世的灵气完美契合,甚至可以转化为实打实的力量。

    于是,那个时代脑子最灵活,理论自成体系的一批人,掌握了操控天道的能力。

    面对如此剧变,走在霸业路上的秦昭襄王选择了压制。

    他一面打击百家,宣称这些都是蛊惑人心的邪术,一面利用既有的军事优势,力图尽快完成霸业。

    与之相反,即将覆灭的周王室,毫无选自地抓向了这最后的稻草。

    太子姬坛奉天之名招揽百家名士,赌上最后的气运,誓要重振大周荣光。

    接下来,便是那个五雷轰顶、五脏俱裂的名场面了。

    摎败退后,秦昭襄王立刻将残存的周王室视为头号大敌,调集全国兵力,企图用数量优势碾过去。

    然而未及发兵,他本人却一病不起。

    现在普遍的说法是:“秦王一觉醒来,魂飞魄散,无动无言,无念无念,只知吃喝。”

    军事行动就此搁置,进入宫斗环节。

    其后数年,秦国连崩三王之后,那个名为嬴政,被谭英这边称为始皇的男人,终得以继位。

    然而此时秦已不比往昔,在这混沌的数年,他们已经失去了太多。

    好在,他毕竟是被另一个世界称作始皇的男人。

    只是这一次的霸业,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嬴政掌权后,第一时间亲赴周王城,谢罪、称臣、求道,一气呵成。

    光武帝大喜,继而略施指点,赐问道鼎。

    临别的时候,还顺便展示了一下身边百家名士的武德。

    对这一切,嬴政虽不明原理,但大受震撼。

    于是在迎鼎归国后,他便兴举国之力建稷下学宫,印书尊儒,誓要重铸大秦荣光。

    可以说,这里的始宝儿把建长城的力气,全部用在了建大学上。

    书和学者,更是他此生最尊重的存在,至少面子上是这样。

    甚至就连谥号,都成了秦学王。

    啊,这……

    这谥号就有些让人心疼了。

    就突然理解了他焚书坑儒的心情。

    然而即便嬴政复兴了秦国,却终究没能追赶上那个男人的脚步。

    光武帝不仅雄才大略,开明勇武,寿命更是恐怖,险些连始宝儿的太子都熬死。

    此后,随着大逐道时代的愈演愈烈,这里的历史与谭英熟悉的世界,彻底分道扬镳。

    眼下,道始107年,他已再难找出一个认识的人物。

    世界的变迁更是出乎预料。

    光武帝以(武)德服人,兵不血刃便叫停内战,收回了王室领土。

    此后他却并未实行集权,而是苦下心力,与学宫名士合作,统一了文字、货币、历法、姓氏称谓等诸多标准。

    他的后半生,更是全情投入学问和创造,与百家相辅相成,开创了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一系列惊世发明,为人民谋来了百世的福祉。

    神奇而又神秘的是,终其一生,他都没有明确过自己崇奉哪一家,师从哪位子。

    另一边,各诸侯国在光武帝的威慑下,自是再无胆量发动战争。

    但春秋战国的格局已经摆在这里,争总是要争的。

    武斗不行,那就文斗。

    于是,各国皆大兴学宫,礼贤下士。

    战火依旧连天,只不过战场转移到了人才、技术、经济和文化上。

    当然,最大的战场,永远属于“道”。

    曾经的诸子百家,只能用语言驳倒对手,用依附君王的方式实现道路。

    然而往往辩论许久也难分输赢,君王完成霸业后就卸磨杀驴。

    但随着灵气的涌现,一切都变了。

    所有人都相信,一位文士所控的灵气越磅礴,越精纯,也便意味着他越接近天道,越接近正确。

    于是,当两个人辩论难分输赢,又志在必得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