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吴孰子一个机灵勉强坐直,继而连连点头:“大善,当如此,都来,都来。”
“……”韩孙也唯有一叹,与众学博道,“请全体学士,墨考。”
……
檀缨的学博小院,他与姒青篁对一切还并不知情,甚至不知道白丕已经坐在院子里很久了。
没办法,学习使人沉迷。
檀缨与姒青篁约定,一个人从前往后梳,另一个从后往前理。
檀缨便是从前往后梳理的那个,这一切自然也就从《墨子》展开了。
短短的时间,他也只读了十五卷的目录篇名。
这才发现,《墨子》中2/3的篇幅,其实都很“儒”。
不是说内容上与儒家一致,而是形式和方向与儒家同类。
大体就是教人治国这一类的内容,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很理想,也很严格。
按照嬴越之前无意的讲解,这一套理念甚至一度比儒家还要强盛,成为了当世的不二之学。
但或因太过自苛,或因没站在君王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漫漫的长河中,儒与法逐渐成为主流,墨政逐渐成为了一个学术方向,而非实际工具,现在就剩王畿一批墨客还在研究和改良它。
好在,数理物学这一块,在秦地发扬光大了。
至于《墨子》中的数理与物学。
从启发和育人的角度来看,或许只有《论语》能与他争锋。
但从今世今刻求学的角度来看,包括《吴孰算经》在内的着论,早已完成了对他的超越。
他当然伟大,但那是该被历史铭记的伟大。
而眼下的教材与着论,能从中吸取的已经很少了。
当然,这也正因墨子开创的推理与实验精神,早已融入了每个人的血液。
檀缨放下了墨子,手旁用来记录的册子却是空空如也。
反观姒青篁,她却已记下了不少东西。
檀缨笑呵呵凑到她身后问道:“你看的是哪本?”
“105年版的《墨学物典》。”姒青篁寻寻摸摸左看右看,边记边说道,“你起开,别挡我的光。”
“呵,还挺来劲。”檀缨笑道,“姒学士如此大才,做这些事不会感到无聊么?”
姒青篁哼唧着小曲道:“无聊是无聊,但想到后面可能的事,就不无聊了。”
“后面怎么?”
姒青篁捂嘴嗤声一笑:“兴许这里有一半的东西,都会被你推翻呢?”
檀缨一僵:“你是怀着这样的期待来的?!”
姒青篁则美滋滋吧唧起嘴:“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如果你的‘势论’成立,那这本《物典》就至少有三成学说都立不住了,什么《擎天说》,跟这个墨学立家之典一比,什么都不算。”
“……你倒也真没闲着。”
“谁跟你似的,尽在墨馆徇私坏事。”姒青篁说着舒了口气,伸着懒腰道,“哈……还是墨家好啊,至少许人推翻,儒家就只能背,背了从,从了以后再教后人,让后人也背……”
檀缨见她美了,也只好摇头道:“成了成了,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吧,就算觉得哪里不对,暂时也别碰墨了,我不想再跟谁发生冲突。”
“哦幼,无愧为檀蝇,碰到大事就圆润起来,闻腥而动,望风而逃喽。”
“你又高兴了是吧?蚂蚱腿几天不压就又蹦跶起来了?”
白丕痴坐院中,只看着二人嬉笑,满眼都是老父亲的欣慰,但又全身都是中年人的遗憾。
有日子没去歌楼了。
他就突然觉得,那虚情假意,把酒言欢的地方,也没了意思。
还是当学士好。
痴望之间,周敬之勐然推门而入,打破了氛围。
“那姒白茅有毛病,一定要全体学士都去墨考……”
周敬之来的太勐,以至于檀缨根本不理解他说的任何一件事。
姒白茅?
墨考?
此时,他也才见到白丕已经坐在院中。
来了这么久秦宫,只有一件事是不变的。
如果白丕没有摸鱼,那定是有麻烦事发生了。
然而檀缨还没来得及发问,姒青篁却突然按下了书册,颤声而起:“姒白茅……周学博你说的可是姒白茅……”
周敬之连连点头:“正是,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