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马弓手》

第一百六十九章 奉天靖难,文渊奇人(2/4)

你也是见到了那份诏书的。诏书上先皇让朕星夜带兵直奔应天,这分明是要传位于朕。可是朕却远在北平山高水远,遥遥两千里,朕星夜兼程还是没能赶上,让朱允炆那厮近水楼台先得月,狗胆包天竟抢先谋害先皇,矫诏登基!”

    徐皇后轻拥着朱棣,喃喃道:“不怪陛下,先皇临终之际身边之人皆是那太孙一党的文官。先皇政令不通,圣旨不达,能够拼死将那份诏书突破重重险阻送至陛下身前,已然极为不易。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如今大局已定,再无后患。”.

    朱棣将头埋在徐皇后的怀里,恨恨道:“我大哥朱标暴亡,二哥秦王,三哥晋王都是忽而暴毙,他们三人皆是年富力强之辈,可却都没能活过四十之数。先皇驾崩前一年,那夜鸩酒若非妙云识破,朕当随父兄而去矣!”

    “腌臜恶事做尽,竟然将毒手伸向父皇,生生架空了他。”朱棣虎躯大汉在此刻竟然有些悲怆道,“朕替父兄报仇,奉天靖难,奉诏登基何错之有!?”

    “可为何朕会梦见父皇持剑责问朕?为何天下人皆言朕是反贼,皆骂朕为篡逆,为何!?”朱棣哑声悲怆,热泪夺目而出。

    他的糙脸贴在徐皇后怀中,拼死压抑住自己的泣声。徐皇后感受着怀中的震动,谁也想不到白日震慑天下的九五至尊,每每到了深夜却在自己怀中崩溃失态。

    她轻叹一声,想起先皇驾崩之际。先皇于四月底突然病危,届时还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在闰五月初五收到了应天府的诏书,让朱棣还京待命。一并送来的,还有天子的走马符牌,这走马符牌即是天子的兵符。

    朱棣深知此二物背后的迫在眉睫,千钧一发。他当即便调兵南下,以父皇病危,儿子进京探望的名义率领大军直扑应天。

    可毕竟是遥遥两千余里,朱棣紧赶慢赶终于还是在淮安被朝廷派人堵下,并宣告先皇已于七日前驾崩,应天府已有新皇登基,昭告天下。

    淮安距离应天只有区区三百里,不过一日路程。可朱允炆却抢在朱棣到达淮安的前一天登基,坐实了正统。先皇于闰五月初十驾崩,草草五六日便下葬。

    待得朱棣十六日赶至淮安,朱允炆已然早登基一日,并勒令诸王不得进京哭丧。此时大局已定,新皇“奉诏”登基,就算朱棣手里有符牌又有入京的诏书。

    可是新皇勒令你原路返回,先皇诏书便成了一纸空文。若是强行南下,那便是与天下为敌,成了彻头彻尾的反贼。

    朱棣那时显然没做好造反的心理准备,他原意是去奉诏登基的根本没有造反的想法,万万没想到却被朱允炆抢先下手,勒令其返回北平。朱棣不是傻子,他一算时间便知道自己父皇驾崩的蹊跷,无奈也只得嚎啕大哭而返。

    如今靖难功成,却不能向天下公开此事。一来他未见实情,只能从这兵符与诏书中猜测一二。二乃帝王之家必须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否则就会使天下哗然,损害朱家统治的法统性。三则是他虽诛杀了谋害先皇的几个文官首恶,却不能牵连更多人,毕竟他仍然需要这些衣冠禽兽辅助自己统治大明江山。

    朱棣在徐皇后怀中释放后,缓缓起身一扫低沉,眼神狠狠道:“朕九死一生方才夺得帝位,绝非是窃国之贼。

    ,朕乃奉天靖难,是奉诏登基!!”

    徐皇后双手枕于额头,行礼道:“陛下忍辱负重,天下人终有一日会明白的。”

    “朕绝不会走先皇老路,英武一生却死不瞑目。”朱棣看着殿外飞雪,“朕要制衡文武,谁翘头便杀谁锐气,谁势弱便扶植谁。杀,杀!让他们忙于争斗,难以一家自大威胁到朕。”

    他目光坚定,忽然思绪一转似乎想到一人,平复心境缓缓道:“近日那国子监的司业包元乾,倒是干的有声有色,竟然能将一群纨绔制的服服帖帖。 _o_m 呵呵..他是个聪明人,竟然洞悉了朕的用意。”

    ........

    包元乾在国子监一连七八日,都是朝出晚归,兢兢业业。

    自从那日震慑住纨绔后,第二日那张敬与好几个挑事的便索性不来国子监了。包元乾见此情形心头自然大爽,心道剔除几颗老鼠屎他正巴不得。

    如今的广业堂虽然人数少了些,不过留下的都是愿意刻苦之人,老博士自然也是眉飞色舞般口若悬河,一展才华。

    他视察过几番广业堂,那薛无垢一介女流倒是比男子还愿意用功,只是每日早晨来都是一副倦容,一看就是没睡醒。

    不过她一个勋贵子女能够主动去学已然不易,他也就没有再强人所难。

    这几日都没人寻自己霉头,他想来也是猜对了,自己如今是奉旨办事,谁敢触自己霉头?

    只是他一没读过四书五经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