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马弓手》

第一百七十六章 图穷匕见(4/5)

会不会因为白日之事,迁怒百官。

    朱棣看了良久,才出声道:“勉仁。”

    杨荣上前恭敬道:“臣在。”

    “以你所见,为何白日使臣的问题只有奉直郎一人可答?”朱棣吸了口凉气,皱眉苦思道:“总不能这么这些内阁饱学之士还不如之罢?”

    杨荣见圣上并未在意刺杀,而是在沉思白日破题的场景便谦逊道:“那奉直郎晓古通今,非是臣等可及。”

    朱棣摇摇头,笑道:“我想并非如此,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那些问题也非是你们所长,岂能混为一谈?”

    杨荣道:“圣上明鉴,不过那奉直郎确然才华不浅,是个当用之才。”

    朱棣点头不语,他叉着腰遥望这高高的藏书阁楼,见着层层叠叠通天而上的藏书,这些往日需要搭梯子方才能取用的书册,让朱棣头疼不已。

    “勉仁你可知,朕那日为了寻找答案,在这文渊阁翻阅了两天两夜也未曾寻到心中所想。”朱棣轻叹一声道:“我想着文渊阁历代藏书足够丰富了,古往今来,百目百科无所不有..可你知为何朕却寻不到答案?”

    杨荣沉思片刻便道:“只因一个字,乱。”

    朱棣见杨荣点破了自己心思,便笑道:“不错,正是因为乱。因为乱,所以寡人才无从查起。因为乱,所以不能寻录而查,耽误了工夫却是白忙一场。这古籍虽然浩如烟海,却多残缺不全,并未成集。”

    杨荣身后一人听罢,灵机一动上前道:“启禀圣上,可是有编纂这文渊阁藏书之念?”

    朱棣回身看了看那人,点点头道:“春雨先生果然知朕,朕往日便有此念头,今日会同馆之后。

    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不但要施行,还要立即施行,朕要让大明朝有一部可以虽是翻阅查找的全书!”

    “圣上是欲..”

    “正是,寡人欲编纂一部传世千古的大典!凡书契古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包括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皆当备辑为一书。”朱棣环视内阁诸人,仿佛下了一个巨大的决心道:“诸位臣工当同心戮力,毋厌浩繁,不知何人敢担此大任?”

    只见被称为春雨先生的内阁顾问跪地道:“臣解缙,愿替君分忧!不辞辛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棣大手一拍道:“好,那便由春雨先生主持此事,当要愈快愈好。若是有不足之处,可让那奉直郎协助你一二,他的歪才可是大大的。”

    “臣遵旨!”

    朱棣见心头之事落下,便问道:“吕爱卿,今日所来藩属国可有安南国?”

    来访国虽多,可他却不记得有安南,不知道这往年几乎年年来朝的藩属国为何今年却未至。

    一个年近四十的男子作揖道,“回禀圣上,确然无安南国。早在昨儿年圣上登基后,臣便让广西布政使司檄文安南陈朝,可至今杳无音信。”

    朱棣皱眉思索道:“为何没有消息?是出了变故?”

    吕震摇头道:“山高路远,消息闭塞,可若是出了变故广西布政使当会上奏朝廷,只是...至今没有来信,这..臣也难以揣测之。”

    “安南...”

    内阁众人退去后,朱棣回到谨身殿端坐良久,他要等一个人。

    只见半晌,一个小太监方才领着一人拜身入了殿,他点了两盏宫灯便退了出去。

    朱棣大喜起身,像唠家常般指着一旁楠木椅子道:“三宝快入座,朕早便候着你了。”

    郑和拜了拜,便入座道:“圣上,奴婢往日与你提过之事,我想借着如今这个契机也该提上日程了。 _o_m ”

    朱棣神色凝重道:“可此去东瀛,茫茫大海可谓生死难料。”

    郑和笑道:“圣上不必担忧,这次前往东瀛一来是处理这假使节。毕竟足利义满的遣明使团只剩下柳生一郎一人,这个交待还是要由我们大明出面解释的。二来此番东渡东瀛也可为日后攒下宝贵的经验,权当是借公事试水一番,看看咱们大明龙江造船厂的工程如何,经不经得起这滔天大浪。”

    朱棣沉思片刻点头道:“三宝所言不错,如今新朝初立,也需要你在外宣威才是。只是莫要忘了,定要寻一寻那朱允炆的下落,胡濙如今正于大明境内寻仙访药而不得,我看这项重任还得是三宝你来妥善。”

    “奴婢明白。”

    朱棣轻吁一声道:“三宝,你认为奉直郎此人如何?且不说立了军功,就说那方玉玺也是大功一件。只是袁珙曾与他摸骨,言及此人乃是一把双刃剑。”

    郑和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