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祖》

第四章 亭长(中)(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等刘祈被许案拉着,赶到乡集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大部分的男女老少,皆是看热闹。

    同许案一般,许多人皆有自知之明。

    倒是刘祈到来,引来了一阵问候声。

    “刘家大郎,身体可还好些!”

    “刘家大郎,多注意休息,以后卖出之柴火,我家且包了!”

    ……

    类似声音,在这集市之上络绎不绝。

    这些年来,刘祈年纪虽少,但因长相俊朗,外加以诚待人,无论是售卖货物,还是其他事务,都让人少以年纪轻视,当做成人看待。

    近两年以来,还有不少人为刘祈说过媒,但刘祈为照顾家中弟妹,迟迟未娶,此中所为,便更令人赞赏其之品质了。

    许案于此,也觉得荣辱与共,还不忘向周围熟人宣传道:“大郎今日到来,可是为亭长而至!”

    一些人喝彩年少有人,难免有另一些人,泼起了冷水。

    “刘家大郎竟也来毛遂自荐这清水亭长?年纪也太小了吧!”

    不过,面对旁人的赞扬之言,或是鸡蛋里挑骨头之事,刘祈一张脸蛋上,一直保持着淡淡笑容。

    根据记忆之中,每遇到相熟之人,他便会上前,认真见礼。

    清水亭说起来,以十里为界,实际并不大,往来家户,抬头不见,便是低头见。

    这次的亭长人选,自是从中挑选,当刘祈与许案到达集市旁的市署之地时,能看到已有马氏族人在张罗着张罗诸事。

    两个案几,皆有书佐,一个案几是乡勇之名录,一个案几是亭长候选人之记录。

    许案眨了眨眼,他走向了左侧,刘祈则是往右侧而去。

    待之临前望去,竹简上,只有寥寥四五个名字。

    此间书佐,虽非是马氏人,然跟随马傅从任上归来,也算是随行门客幕僚,见刘祈年少,却并未有之轻视,他方才看得清楚,刘祈在这集市之地,甚受欢迎,显然属有能耐之辈。

    “足下也是来应聘这亭长一职?”

    书佐年越三旬,一手隶书写的非常漂亮。

    “回君子,正是!”

    刘祈恭恭敬敬一礼。

    他家庭,时下虽说沦落为农户之家,但年幼以来,亡父母所教授的礼仪,依然铭记于脑海。

    从某些方面讲,他家与从兄刘直家,祖上也是书香门第之家。

    “可识字?”

    “然也!”

    “算术如何?”

    “尚可。”

    ……

    书佐一问间,刘祈一答。

    给刘祈的感觉,就仿佛是面试一样。

    这般做法,让刘祈对这马公所为,不由得再度高看了一些。

    论道起来,以他记忆,还有穿越以来,数日所见,时下汉人,无论贫贱富贵,都属有准则理智之人。很少见到为祸乡里之事发生,于汉律之下,德高望重者,组成的庞大道德体系,进而直接避免了更多社会动荡的发生。

    但刘祈也很清楚,这种法治与人治融合的社会管理办法,乃是建立在大汉内外稳定这个大前提下,失了这个前提,人都快饿死了,还谈什么法治与人治。

    “按照我方才所言,以三十人为例,十日需军粮多少?”

    书佐在得到刘祈的肯定作答后,迅速抛出了实际的计算问题。

    刘祈只是略作思索便给出了答案。

    “三十三石!”

    正如书佐方才所言,汉军标准的军粮,乃是一人一月三石三斗。

    这放在十万大军,那就是三十三万斗,还只是一月消耗。

    以大汉而今的粮食产量来看,粟亩产三石左右,真是十万大军,一月的消耗,就是一个大数字,需要的良田耕种,更是万计,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情况。

    像青、徐之地,连年灾荒,那是根本不可能达标。

    再有兖、冀之所,战乱之下,农人又如何种地?

    因此,整个东汉末年,因战乱、灾荒、瘟疫之事,所导致的次生灾害,身死之人数,远比单一的战场上还多。

    真正想要求得活命机会,大部分人,都流向了荆、益之地,也造就了一方割据群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