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第一百五十一章:君子人与?君子人也!(3/5)

吕家村再度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除了偶尔的两三声犬吠外。

    再无其他声响。

    教坛旁的民舍内,用过药的姚思廉,死死抱着木匣安然入睡起来。

    反观谷登云等人,则在床榻上翻来覆去,始终无法入眠。

    来时火急火燎的姚思廉不知为何到了地方后,反而不再着急。

    而吕在中的反应更是奇怪。

    一时间众人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般,满头的雾水。

    与谷登云一般同样无法入眠的还有一人。

    教坛后院竹林小屋内。

    吕在中身着一件洁白衣衫,盘膝坐于房舍正中。

    其前方,一张不知存在了多少年头的桌案上,摆放着一古朴香坛。

    袅袅青烟缓缓自古朴香坛中升空。

    随即萦绕在整个房间内。

    一高约九尺六的木雕一手竹简,一手刻刀静静地矗立于香坛之后。

    吕在中面无表情地端坐许久。

    夜色渐深。

    无人知其所思所想。

    ......

    一夜无话。

    次日,天色方破晓之际。

    恢复了几分精气神的姚思廉迈步走向竹林。

    「咚咚咚。」轻轻扣响小屋房门。

    姚思廉开口说道:「思廉多谢师兄昨日施以援手,特来当面拜谢。」

    「无需道谢,自行下山即可。」竹林小屋内传来吕在中异常平静的回答。jj.br>

    姚思廉恍若未闻般站立在门口开口说道:「师兄还请开门一见。」

    「你之目的,吾已知晓,我之回答,你已明了,何须再见?凭白伤了同窗三年之情?」吕在中的声音缓缓传来。

    姚思廉面色一正,平静道:「此番前来,思廉并非受朝廷所托,而是受关中数十万百姓所托,师兄还请开门一见。」

    竹林小屋内,吕在中抬头看向圣人雕像。

    平静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之心矣。

    即充足的粮食、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百姓的充分信任。

    恰恰,这也是此番解决关中大灾的必备条件。

    后,子贡再问,如果三者必须放弃一项,在这三项中先选哪一项?

    子曰:去兵。

    子贡再

    问,若还是无法解决,后两者优先放弃哪一项?

    子曰:「去食,自古以来谁都避免不了死亡,如果失去了百姓的信赖,国家也将不复存在。」

    吕在中抛出子贡问政,显然是对数十万关中百姓做出了一个交代。

    亦或者,给自己良知一个交代。

    竹林小屋外,姚思廉自然听出了吕在中不肯出山的意味。

    姚思廉面色如常道:「现有一人,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吕在中以子贡问政安心,姚思廉则以曾子言相对。

    其意很明显,你所言之策,已然有人去做,且做的极为出色,那人是一真正的君子,你就说你出来还是不出来吧!

    此言一出。

    竹林内瞬间安静了下来,除了风声,再无他响。

    小屋内。

    吕在中望着孔子雕像,久久无法回神。

    之所以三元及第却不入朝堂。

    无他,对现如今的朝廷失望透顶罢了。

    持剑游十年,以脚丈河山,沿途所见所闻无疑加重了其对朝廷的失望。

    若非如此,又岂会六请六辞。

    宁居深山有教无类,亦不愿只身入名利。

    吕在中回过神来,平静道:「何人?」

    姚思廉面色一正道:「当朝六皇子许奕。」

    「六皇子许奕?」吕在中询问道。

    许奕入宗正寺方才十岁,吕在中又岂会对其有印象?

    姚思廉开口说道:「前太子一母同胞,十岁受巫蛊之祸牵连,入住宗正寺。」

    「八年苦学,八年寒窗,一朝出囚笼,如凤凰逆磐。」

    「初入京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