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第二百八十七章:其非良善,焉能不复(2/5)

后靠于太师椅椅背之上。

    嘴角微微上扬地低声喃喃道:「朱婉宁、梵家。」

    在许奕原本的计划中,待年后燕地内的诸事皆彻底走上正轨后。

    其便要着手或拉拢、或打压燕地内的诸多世家大族。

    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近在咫尺之间的上谷郡第二大世家--梵家。

    但其万万没想到,其尚未来得及制定更为稳妥、更为详细与周全的计划之际。

    他那尚未过门的侧妃,便已然将梵家完完整整地打包好,当做另一份「嫁妆」送给了他。

    前有身为第一世家的朱家与燕王府联姻。

    后有身为第二世家的梵家主动来投。

    有此两家在,便相当于许奕已然控制了上谷郡超八成的世家大族。

    因此。

    朱婉宁这一礼,当真是不可谓不大。

    思及至此。

    许奕渐渐收敛了所有笑容。

    随即自太师椅缓缓而起。

    倒水、研磨、铺纸。

    待一切准备妥当后。

    许奕方才缓缓落座于太师椅之上。

    「孙道华、庞文泽。」

    端坐于太师椅之上的许奕,提起一支崭新狼毫笔,于砚台中轻轻一点,随即在那洁白如雪的纸张上缓缓写下两个人名。

    此二人一为上谷郡郡守,一为渔阳郡郡守。

    整个燕地,官面上除许奕这位燕王外,便是此二人最大。

    且因大周祖制等因素。

    此二人手中所掌握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大过许奕这位燕地亲王。

    但好在。

    再经历一系列明争暗斗后,此二人现如今已然初步臣服于许奕。

    这也便意味着,许奕在一定程度上已然掌控了整个燕地官面上的力量。

    至少在孙道华、庞文泽二人离任前,这一结果不会有太大变化。

    十余息后。

    许奕再度提笔于那洁白如雪的宣纸上缓缓书写道:「燕地百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成千上万看似不起眼的燕地百姓,实则才是整个燕地中最为庞大的一股力量。

    但好在。

    自就藩以来,许奕先是通过居养院,收拢了燕地孤寡老卒以及大量燕地百姓的心。

    此后的下洛城血书童谣一事。

    则将信任的种子深深地种在燕地百姓心中。

    经此一事后,若敌对势力再想故技重施,恐燕地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而在此之后的佛骨舍利一事。

    则为百姓心目中的燕王奕披上了一层神圣的金纱。

    至此,燕地百姓彻底归心。

    若许奕有需,振臂一呼间恐从者无算。

    至此先前秋收之际主动减免封地食邑百姓赋税,并建粮仓无息借粮与民。

    以及此番低价售卖煤炉、煤球等取暖之物,以助百姓度此寒冬。

    这一件件看似无益之事,实则却是其与百姓之间最不可分割的枢纽。

    须知。

    这人世间的一切情感,皆需维护。

    至于一劳永逸?那只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朝廷尚需维护天下黎民之民生,方能保天下安生,皇权高坐。

    藩王亦需维护封地百姓之安稳,方能使万众归心,一呼百应。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许奕顿住手中笔锋,静静地凝视「燕地百姓」四字片刻。

    片刻后。

    许奕缓缓挪动笔锋,于那洁白如雪的宣纸上继续缓缓书写道:「两郡世家。」

    官已初步归心。

    民已彻底归心。

    现如今唯一挡在许奕面前,使其无法彻底整合燕地所有力量的便只剩下这「承上启下」的世家大族。

    其权不如一地郡守。

    其数不如芸芸百姓。

    但其却是一地运转最不可或缺之物。

    好在。

    随着其与朱家联姻。

    随着梵家主动来投。

    这最后一块绊脚石已然消去近半。

    待其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