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第二百八十七章:其非良善,焉能不复(4/5)

,寒冷冬季里有一煤炉即可确保书房温暖如春。

    远不至于到那动用暖阁的地步。

    ......

    许奕行至窗台煤炉旁,缓缓将手中那写有字迹的宣纸丢入通红的煤炉内壁。

    待其彻底化为灰烬后。

    许奕缓缓蹲下身子,将那煤炉下方通风口以铁片遮堵。

    随即缓缓起身,以铁钳夹起一块黑漆漆的煤球。

    便要放于煤炉之中。

    然。

    就在这时。

    承运殿偏殿书房外忽然传来一道极其低微的脚步声。

    闻得那熟悉的脚步声后,许奕缓缓放下手中铁钳。

    随即转身朝着书案之后走去。

    「咚咚咚。」

    「主人。」

    偏殿书房外,问心首领止步于房门前,轻轻叩响了紧闭的书房门。

    「进。」

    「是。」

    得到应允后,问心首领轻轻推开房门迈步而入。

    待将房门重新闭合后。

    问心首领缓缓上前数步,随即自怀中掏出一满是褶皱的书信。

    「主人,辽东来信。」

    问心首领双手托举书信,弯腰行礼道。

    「辽东来信?」

    许奕闻言心中略带疑惑地喃喃一句。

    随即示意问心首领将那满是褶皱的书信呈上前来。

    待自问心首领手中接过书信后。

    许奕方看了一眼信封处的笔迹,心中便瞬间明了书信出自何人之手。

    此信赫然正是那已然抵达辽东之地的宋元福所寄。

    许奕缓缓拆开手中书信,缓缓翻阅起来。

    然,仅仅只看了三分之一,许奕古井不波的目光中便泛起些许波动。

    只见那书信前三分之一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宋氏商行

    自下洛城启程后。

    这一路向东,于各郡各县所见到的、亲身经历的各地民风以及民生。

    而自三分之一处开始。

    宋元福便花费大量篇幅,事无巨细地将十二月五日于那郑家村内所发生的一切,皆付之纸面。

    见此。

    许奕面色不由的微微凝重起来,就连翻阅信件的速度亦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字一句。

    「此战共击杀代王麾下商行伙计以及士卒一千七百六十九人。」

    「属下与徐曲长反复确认十余次,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此战代王麾下商行中无一活口留世。」

    「且有关于大战的所有痕迹,皆已被属下焚烧殆尽。」

    「战后据统计,此战共缴获金二十六斤,银一百零六斤,铜三百九十五斤。」

    「另有价值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七两的银票。」

    「以及粗略估算至少价值二十万两的货物。」

    「属下已然令杨遇携半数伙计、两百士卒,先行一步绕路至辽东之地。」

    「此后,属下会与杨遇部保持至少三日及以上路程。」

    「确保其有足够的时间处理缴获货物一事。」

    「.......」

    「.......」

    待看到书信落款处的徐千乘三字时。

    许奕面色不由得轻松些许。

    那徐千乘身为陷阵营老牌曲长,其忠心与否自然无需担忧。

    且,其当初之所以选择徐千乘作为「护镖人」,自然不是因一时兴起,随意选择。

    既然那徐千乘已然于书信中署上自己大名。

    那便意味着此番与许启麾下交战一事,并无活口留存于世。

    既无活口留存于世,许奕还有何好担心的?

    至于宋元福、徐千乘率先掀起此番战端一事。

    许奕非但没有感到丝毫不妥,反而心中极其肯定二人这一做法。

    无他。

    以当时之境遇。

    自然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既已发现了异常,且身处荒郊野外且无消息外露之风险。

    那为何还要等敌人先给己方造成伤亡,然后再携痛反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