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第258章 封侯(3/4)

>
    重返长公主府,看到一妻一妾,看到一双儿女,郭戎感慨异常。

    尤其是一双儿女,出发之时,还在襁褓之中,而重返长安之后,他们已经学会了走路,很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郭戎得到的假期可以看做是大唐的一个惯例,也是凯旋而归的将军的荣耀,一般情况下可以看做是李唐对于德胜而还的将军的奖励。

    郭戎可以休息,但是不代表其他人也是如此。

    首先太上皇就没闲着。

    完成了欢迎仪式之后,太上皇在兴庆宫仅仅休息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立刻就投身到了大唐复兴的事业之中。

    先是在兴庆宫召集了一次皇帝李纯,当朝宰府,三省、七部、九寺、七监、一台的大老进行了一次层次极高的会议。

    然后就开始在李纯的陪同下,开始不停的召见留守长安的所有重要文武,了解他所关心的各项事业的进展。

    兵部、户部等相关的府衙也开全力运转。

    虽然在行进的途中,禁军各部的军功就一直在统计,但是返回之后,依旧要对出征的禁军的军功需要进行最后的统计和核算,从前确定职衔、爵位、封赏等等内容。

    再有忙碌的则是由韩愈、刘禹锡等人引领的禁军文官。

    禁军在旷日持久的远征中编制几经变化,又经历了诸多战事,急需补充缺额,恢复编制。

    与此同时,禁军离开长安整整两年半,一批又一批的新兵通过了考核之后,成为了各支禁军的后备兵员和辅兵。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逝,包括郭戎在内,整个长安城都在一种紧张而忙碌的过程中度过。

    苦战了半个月,以地主的身份将两位牌友镇压之后,郭戎接到了来自李诵的要求,三天之后,他需要参加望日朝会,如果不懂让他去找韩愈补课。

    被指定需要参加三日之后的朝会,在听到这个要求的第一时间,郭戎是非常懵逼的,毕竟说实在的,他到现在为止还没参加过朝会……

    于是乎,郭戎在收到李诵的要求之后第一时间窜到了长缨军的大营中,然而在经过了韩愈的补课之后,郭戎突然发现唐代的朝会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讲究,而且和自己之前见到的电视剧上的朝会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国古代称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

    在唐代最为重要的朝会,是每年举行一次元旦、冬至大朝会,其次是太宗朝开始、玄宗时代确定的初一,十五举行的朔望日朝会。

    不过无论是大朝会,还是朔望日朝会更多的都是礼仪性质的朝会,一般情况下主要总结大计,宣布诏敕,宣布封赏,但不奏事,会而不议。

    而郭戎或者说后世电视剧里所表现的早朝则是第三种,常朝,常朝也叫常参,或日朝、早朝。

    而有皇帝亲自主持的常参,才是皇帝真正和朝廷的重臣,宰府商讨大事的会议。只不过有唐一代,常参从来就没有被严格的执行过。

    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房玄龄奏请三日一朝,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长孙无忌等奏请“视朝坐日”。

    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改为“五日一朝”。

    武则天时,敕“每十日一朝”。

    中宗即位之后,制令“每隔日不坐”。

    玄宗晚年荒政,朔望日朝制度都遭到破坏,常朝更是形同虚设。

    而李诵要求郭戎参加的则是三月十五举行的朔日朝会。

    “太上皇这一次要将禁军正式昭告天下了!”

    听着韩愈介绍完朝会之后的感叹,郭戎是一脸懵逼。

    “退之先生,昭告天下是什么意思?禁军不早就天下尽知了么?”

    “你呀!”韩愈笑着指着郭戎笑骂道,“笨!”

    “会而不议,宣而不议,那你觉得朝会上能做什么?”

    “封赏?”

    “还算有救,陇西、陇南之战给你封侯绰绰有余,但是陛下给你的只有赏赐,而没有爵位,当时我就感觉挺奇怪的,本以为你会不满,结果你这竟然没有任何怨言,这不容易啊,换个人恐怕早就不满了,也只有你会老老实实的替陛下领兵、领兵、练兵。”

    “额……”

    说实话,郭戎还真没考虑这么多。

    “陛下当时没给你封爵,依我看,第一是借此继续考验你。”

    “安西军?”

    “对,以陛下对你的期望之高,毕竟,如果有一天你产生了异心,那危害绝对比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