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二十二章 拿下郑主(3/5)

纷推进。

    大大小小三千多门火炮推进到距离郑军二百步的位置后开始加大火力输出,规模数百的石弹如雨点一样,一批一批的砸在郑军营寨里。

    两丈高的木墙被石弹砸中后,有的是凹陷,有的则是断成两截,一时间营垒变得千疮百孔。

    郑军的火炮无人敢接手,郑梉见到这样的场面,也当即躲在了一些防御工事之中,下令象营从营垒西门出门,试图用象营来击溃明军。

    “看样子郑军败亡就在今日了。”

    “郑梉指挥升龙这五万大军,倒还不如他指挥两万人时守的完善。”

    洪承畴和马祥麟、秦民屏三人在交谈对话,闲庭散步的模样,显然已经胜券在握。

    只是这时右掖的塘骑骑着快马从远处跑来,在靠近洪承畴他们的时候,直接翻身下马禀报道:

    “经略、郑氏的战象营从西门营寨出门,数量大约在五百头左右,大概是想袭击我军右掖。”

    战场上两军交锋,就像是一块镜子一样,对方的左是自己的右,自己的右是对方的左。

    郑氏战象从自己的左掖出击,准备袭击明军的右掖,而后利用大象扰乱明军阵脚,这种战法太低劣了,就连在后方扫尾的沐启元都不会用这种手段。

    “调中军一营步铳手协助右掖,击溃战象营,前军不动,其余诸军准备,待战鼓响起,从两侧包抄郑氏两掖,火炮不动,持续压制郑军大营!”

    “是!”从洪承畴手中接过调兵的虎符后,塘骑也当即调兵去了。

    这个时候洪承畴也想起了什么,对马祥麟道:

    “与有火器的军队交战,骑兵不可用来冲锋,除非到了生死存亡关头。”

    “末将明白。”马祥麟点了点头,他很清楚当胜利的天秤倾倒向自己一方时,己方已经没有必要用骑兵冲阵。

    这种时候、骑兵最重要的打法是收割和打乱敌军部署。

    “放!”

    “砰砰砰——”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明军的火炮石弹立马就消耗了五百多车,而从动用火炮到现在,不过过去了半个时辰罢了。

    当郑氏的木寨成片倒下的时候,郑氏的大军已经退到了升龙城下的护城河边,并且把辎重车都围到了周边。

    “却月阵?”通过双筒千里眼看到郑氏大军举动的马祥麟皱起了眉。

    却月阵是刘裕发明的一种阵法,曾经以两千左右的精锐步兵大破北魏三万左右的精锐骑兵。

    其中以“却月阵”击败北魏精骑,就是刘裕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

    经过此战,“却月阵”威名大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以至一谈及如何“以步制骑”,必言“却月阵”。

    马祥麟对却月阵不是很了解,但是依靠大河结阵,明显就是却月阵。

    不过他刚说出却月阵三个字的时候,洪承畴就笑着摇头道:

    “不算却月阵,他们没有水军,构不成却月阵,也挡不住神机营和两万多铁骑!”

    在洪承畴的解释下,马祥麟算是明白了却月阵的主要构成。

    构成“却月阵”的条件稍显复杂,具体包括地理条件、兵器、兵种和兵力配置。

    地理就是背靠大河,而兵器则是需要战船、战车、重盾牌和弓弩锤。

    战船用来控制水道、运送兵源和作战物资,一但战事不利,还可以接应阵中的军队。

    战车用来抵抗敌军骑兵的冲击,起防御作用,重盾牌则是用来保护战车,弩、锤、槊等长兵器用来杀伤敌军。

    这两者齐全后,大军需要在距水百余步之处用战车百乘布下弧形“却月阵”。

    并且还需要两头抱河,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设置七名持杖士卒。

    布阵后,水军需要再派足够士兵上岸接应,并携带大弩百张,每辆战车上各加设二十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因为“却月阵”是弧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弧形可以分散受力点的力,有着良好的抗冲击能力。

    加上阵内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长武器,所以杀伤力非常强;同时阵内士兵背水为阵,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不过、这些所需的重要前提就是水师和战船!

    因为有制水权,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及侧翼的安全,不必担心被敌军合围视野宽广的平坦河岸。

    良好的视野便于观察敌我双方的行动,及时掌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