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天启九年(3/5)



    尽管明军前前后后斩首近九万日军,但这样的战比并不足以让朱由检满意。

    他想了想眼下的局势,明军经过扩招,属于朝廷的兵力再度达到了二十八卫,二百四十营,合计八十八万四千二百四十人。

    军队的配比是近十二万骑兵,十万炮兵,以及三十六万步铳手和三十万短兵肉搏的刀牌手。

    军队整体的火器配置率在百分之六十五,这比例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低了。

    不过,雷酸汞和锰钢的研制,或许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支持明军成为一支十九世纪的近代军队。

    只要击发枪和刺刀能搞定,明军就可以成为一支对世界各国降维打击的无敌之师。

    另外,二十八卫二百四十营里,眼下有三十二营在调往小西洋地区,有合计二十营在调往,或驻扎在日本地区。

    日本地区的还好说,完全可以以战养战,大军的军饷靠石见地区的银矿就能满足,还能反哺朝廷。

    不过小西洋地区有些麻烦,军队大概要在二月底才能调拨到位,然后还需要在当地适应休整。

    西军和南军所处的两广、云贵川三地,与天竺气候迥异,必须先让大军适应当地气候才能进行征战。

    实在适应不了的人,只能撤回大明本土。

    朱由检在这么想着,却不知道黄龙已经在筹备攻打天竺南部的五个土邦了。

    这是时代讯息传递的问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黄龙一直坐等朱由检遥控指挥的话,恐怕那三十二营十二卫,十六多万兵马有半年都得在等消息。

    这人吃马嚼的,每个人都是十五两军饷加十五两补贴,半年就是二百多万两银子的投入。

    哪怕朱由检知道了黄龙的作为,恐怕也不会生气。

    “殿下,万岁让您进去总结一下……”

    在朱由检收起手书的时候,王安走出了皇极殿,小心翼翼的提醒朱由检,而身着冕服的朱由检闻言转身颔首。

    他带着王安走进了皇极殿内,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看他。

    这朝堂之上,曾经占据了庙堂三分之二的诸党官员,眼下已经被打压的只剩五分之二了,剩下的五分之三都是齐王党。

    至于皇极殿广场上,五品以下官员中,燕山派官员也占据了三分之一,齐王党占据三分之一,诸党和无党占据三分之一。

    朝堂的整体是一党独大,而这样的一党独大,不仅没有让朝廷的行政效率下降,反而提高了朝廷在中枢的办事效率。

    朱由检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朝臣们都等着他开口。

    他倒是没有着急,而是对着高台之上的朱由校毕恭毕敬作揖行礼,然后才转身看向了百官们。

    正旦节大朝会基本上都是朝臣贺礼,一般不会谈什么事情,除了杨涟那种铁头娃外,便只有朱由检有资格在这种场面上谈正事了。

    不过,朱由检也不会耽搁太多时间,他面朝百官开口道:

    “孤有三点要说,但在说这三点前,要先说一件事情……”

    朱由检静静扫视着百官们,随后才开口道:

    “《官吏定禄》是国策,这点不容动摇,而以工代赈也是国策,这点也不容易动摇,最后的反腐反贪还是国策,依旧不能动摇。”

    “这三点谁敢动摇,便诛三族,流放九族!”

    在贺礼的新春正旦节大朝会上,敢于放出这种狠话的,也就只有朱由检了。

    这样的狠话,基本上算是定下了未来一年的论调,谁敢唱反调,就得想想怎么和朱由检过招。

    然而在明末这一群臭鱼烂虾中,能和一步步磨砺起来的朱由检过招的人,除了关外黄台吉和努尔哈赤这个组合,倒还真的找不出第二人。

    哪怕是这个组合,但凡把他们拆分开来,依旧不是朱由检的对手。

    因此在朱由检说完后,许多人都默默记下了这个论调。

    这倒不是说他们不贪了,而是他们会更小心,更隐晦的贪污。

    “从今天开始《官吏定禄》彻底执行,首先满足的是一品到九品的官员俸禄,而次九品里的一百余万胥吏,必须通过今年十月的恩科考试,才能入品。”

    “大明不需要那么多官员,这一百多万胥吏里,朝廷只录用五十万人!”

    “此后每年,各府官员的新增名额都由内阁、六部、齐王府裁定。”

    朱由检一开口,就要瓦解一百三十万人的胥吏集团,这种话没有人敢说出口,除了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