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六百四十九章 蝼蚁举臂(3/4)

的朱慈烺后,立马作鸟兽散。

    他们的举动让朱慈燃打探消息的计划凭空破碎,他只能尴尬对朱慈烺安慰道:

    “烺哥儿,咱们换个地方,你在车上等我们就行。”

    “好……”朱慈烺也知道那群百姓离开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爽快答应。

    瞧他爽快的模样,朱慈燃和李定国带着他重新上了车,往南又行了十余里后才各自下车打探消息去了。

    朱慈烺坐在车上眺望他们的背影,不免有些羡慕。

    只是在他羡慕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农民也被人叫住了。

    “老丈,敢问为何本村百姓愁眉苦脸?”

    被叫住的拔草老农转身看去,出现在田边的是一个身穿监生服饰的男子。

    老农瞧着他年纪,大概在二十六七岁左右,但皮肤白皙,长相无可挑剔。

    这样的人,大概是南京城里意气风发的诗人,老农平常也能见到,但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好看的诗人。

    “能为什么?这会儿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头疼呢。”

    见朱由检长得好看,老农说话的语气都柔和了些,而朱由检也把衣摆别在腰间,走进田里蹲下拔草。

    这个季节,田地里都是蔬菜,农民要做的也就是拔点草罢了。

    虽说广东下雪,但南直隶并没有下雪,只是天气有些冷。

    “也是因为齐王的事情?”

    朱由检明知故问,还特意说道:“城里百姓也是如此,所以我才出来看看城外的百姓。”

    “哪能不担心呢……”老农听到城里人都这样,胆子也大了些,放开话茬说道:

    “也不知道齐王为什么一定要就藩,到底是不是和说书人说的一样,是被皇帝逼走的。”

    “他走了,我们手里这田地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收回去,前几年蠲免的赋税会不会又要来人收取,唉……”

    老农一边拔草,一边唉声叹气,听得旁人难受。

    “这兄弟大了,始终得分家的,农村这样,城里这样,皇帝也不例外。”

    朱由检笑着开口:“这个政策也不是齐王一个人说了算的,是经过百官商议,皇帝拍案的。”

    “你们这田地既然发下来了,那自然不会收回去,不然皇帝还怎么好意思说一言九鼎?”

    “诶!这话可不敢乱说!”老农被吓了一跳,但看了看无人的四周,他又安心笑道:“不过你说的也对啊,嘿嘿……”

    老农笑起来,皮肤上的褶皱全部呈现出来,那是经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出来的。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对着老农安抚道:

    “兄弟分家没什么的,这不影响朝廷的政策。”

    “那可不一定……”老农笑容收了起来,看了看四周后,小心说道:

    “我老叔说,当年张阁老在的时候,他们也是这么觉得的,但后来张阁老一走……”

    老农没继续说下去,而是唏嘘着摇了摇头。

    “对了,你知道齐王在南京城吗?”

    老农突然开口,这让朱由检瞳孔一缩:“听到了……”

    他深吸口气,老农却接着说道:“那你们城里是不是真的准备拦着齐王不让他老人家走啊?”

    年过五旬的老农称呼朱由检为老人家,这让朱由检哭笑不得的同时,也察觉到了百姓似乎准备聚众的消息。

    “我没一起去,那天要去的人太多。”朱由检摇了摇头,老农也点头道:

    “是多,我们村里好多人听到了之后,都说要在那一天跟着去,乌泱泱的,估计有百来号人。”

    “这么多?”朱由检皱眉,却跟着套话:“也是张先生号召的吗?”

    “张先生?”老农一阵迷糊:“不认识。”

    “我们都是刘先生来村里召集的,而且不只是我们,许多百姓都要去。”

    “大家也就是怕齐王走了,朝廷又变回以前的朝廷,而且也不想干嘛,只是听说齐王要走龙江码头坐船去齐国,因此准备把龙江船厂围起来。”

    “把船厂围起来,那齐王殿下总不能走了吧?”

    “嗯……”听到百姓们的计划,朱由检舒展了眉头,而这个时候老农也看了一眼太阳:

    “时候不早了,可要与我去家里饮两杯?”

    “不了,家中妻子已经在家里做饭等我回去了。”

    朱由检笑了笑,扶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