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三国》

四五 白狼山出奇制胜 易州城临终妙算 一(2/3)

位登高必赋的杰出诗人。

    曹操登上碣石山,虽然一路艰辛,但却征服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巩固了后方,为挥戈南下,进而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奠定了基础,喜不自胜,心潮云涌,胸襟开阔,写下了著名诗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意是:东行登上碣石山,观赏那苍茫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志向。

    曹操回军至易州时,郭嘉已死数日。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行则同车,坐则同席。

    在严格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

    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

    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常对人言“助我成就大业的,必此人也!”打算在平定天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今见郭嘉年仅三十八岁而卒,曹操亲至灵柩前拜祭,心肠欲裂,不禁痛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怎能使人忘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祭毕,郭嘉左右将郭嘉临终密书呈献给曹操:“此书是郭公临终所书,嘱托我等亲交丞相。并言‘丞相若以书中所言而行,辽东大事可定’。”

    曹操拆书看毕,点头嗟叹。

    众人都不知道书中所言。

    次日,夏侯惇引众将拜见曹操,请求进军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靠,必为后患,请求乘其未动,速往征讨,辽东可得。”

    曹操笑说:“不烦诸位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袁氏兄弟首级来投。”

    诸将不知就里,皆不肯信。

    且说公孙康,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其父公孙度,字子济,少时随父公孙延因逃避郡吏追捕而迁居玄菟郡(今辽宁抚顺一带),公孙度后来做了玄菟郡吏。

    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岁就夭折了,公孙度幼时也叫公孙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琙一见到他,就很喜爱,送他去学习,并为他娶了妻。

    稍后朝廷下诏推举有道之士,公孙度与东郡谢弼、东海陈敦一起被举荐担任尚书郎,后来又升任为冀州刺史,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

    初平元年(一九零年),因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被推荐做了辽东太守。

    因公孙度是从玄菟郡的小官吏发迹,辽东郡人都很瞧不起他。

    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

    担任伍长。

    公孙度一上任,就将公孙昭抓了起来,鞭打致死。

    郡中豪门望族如田韶等家,只因在平时来往上对公孙度不恭,被找借口杀害,

    如此被他诛灭的豪族达一百多家,郡中人个个惊恐万状。

    公孙度对内施威,对外则雄张海东、威服外夷。

    夫馀国王尉仇台更是主动成为辽东的附属,而公孙度也因为夫馀在当时强盛

    的高句丽和鲜卑之间,将自己的宗族之女嫁给了尉仇台。

    公孙度担任玄菟郡佐吏时熟知高句丽虚实,知道高句丽人性凶急,有气力,

    习战斗,好寇钞,任辽东郡太守后即东伐高句丽,迫使高句丽听从调遣。

    高句丽王畏惧公孙度威名,在公孙度讨伐富山贼时亦派遣军队相助。

    公孙度东征高句骊,西征乌丸,威震海外。

    当时中原大乱,避乱者多归,北海管宁、邴原、王烈等知名人士多往依附,

    在他治下的辽东,“强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