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三国》

五一 上屋抽梯三求计 斩露头角初用兵 一(2/3)

,被甘宁射杀。

    当时其子凌统年仅十五岁,哭抱父亲尸首而回。

    孙权以凌操逝于国事,拜凌统为别部司马,担任破贼都尉,代其父统领父亲生前的兵士。

    凌统随孙权到麻屯、保屯(麻屯、保屯均在今湖北嘉鱼县境内)攻击山贼。

    孙权攻破保屯先回军,留下凌统和督官陈勤等人围城,定好日期进攻。

    事先,凌统和督官陈勤聚会饮酒,陈勤是个刚强气粗的人,为了督促饮酒,欺负在座的人,罚酒也不按规矩。

    凌统对此不满,当面顶撞。

    陈勤大骂凌统,并侮辱其父凌操。

    凌统流泪不答话,大家退席而散。

    陈勤酒喝多了,又在路上辱骂。

    凌统忍无可忍,拔刀砍伤了陈勤,隔几天陈勤死去。

    到了与孙权约定进攻麻屯的日子,凌统说:“我不死无以谢罪。”就激励士兵,迎着刀箭,不避危险,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其余各路乘胜进兵,大败贼寇。

    得胜回来,凌统自缚请罪,孙权称道他勇敢奋战有功,许其将功赎罪,不再追究他刀伤陈勤致死的过失。

    凌统今见甘宁投奔孙权,又立战功,想起父仇不共戴天,愤起报仇。

    孙权连忙劝止凌统:“兴霸那时射杀汝父,是各为其主,不得不尽力。今既然成了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

    凌统叩头大哭:“不共戴天之仇,岂能不报!”

    孙权与众将极力劝阻,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

    孙权为了缓解二人仇恨,加封凌统为承列都尉,命广造战船,令引兵把守江岸,凌统只得含恨而止;又升甘宁为都尉,命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即日前往半州江口镇守,以避凌统,甘宁引兵自去。

    孙权自引大军屯柴桑,命孙静领军守吴会,命周瑜在鄱阳湖教练水军,以备攻战。

    东吴情况很快传至新野,刘备请诸葛亮商议对策。

    又有派往襄阳一队密探回来向诸葛亮报称,“伊籍探知刘表得到黄祖兵败被杀后,意欲报复,不日即请皇叔前往商议”。

    正说间,刘表遣使至,说是请刘备速往襄阳议事。

    刘备留关羽守新野,令张飞引五百人马随后,自与诸葛亮一起前往襄阳。

    路上,刘备在马上问诸葛亮:“景升请去议事,定是商议复仇,当如何回答?”

    诸葛亮说:“当先谢襄阳之事。若令主公去征江东,切不可应允,只推说回新野整顿军马。”

    刘备依言。

    到了襄阳,刘备留张飞屯兵城外,自与诸葛亮入城见刘表。

    未等刘备陈说,刘表说:“吾知悉贤弟被害之事后,欲斩蔡瑁首级献给贤弟。因众人跪求告免,才姑且饶恕。请贤弟切勿怪罪。”

    刘备说:“不干蔡将军之事,都是其手下所为。”

    刘表说:“今黄祖遇害,江夏失守,因此特请贤弟前来共商报复之策。”

    刘备说:“黄祖性情暴躁,不能用人,至遭此祸。今若兴兵南征,倘若曹操来袭,何以防御?”

    刘表说:“吾年老多病,难以理事。请贤弟助我。吾死后,贤弟可为荆州之主。”

    刘备推辞说:“景升兄何出此言,量我刘备怎能当此重任?”

    诸葛亮目视刘备,刘备说:“容徐思良策。”遂与诸葛亮辞别刘表回至馆驿。

    诸葛亮问刘备:“景升把荆州托付给主公,为什么推辞不受?”

    刘备说:“景升恩礼待我,怎忍乘其危难之际夺其荆州?”

    诸葛亮摇头叹息:“真是仁慈之主啊!只是为博仁义之名而失良机,实在可惜。”

    刘备心想:吾何尝不想得到荆州。只是蔡瑁几次欲害,倘若应之,蔡瑁怎肯善罢甘休,到时,不但荆州难得,仁慈名声也会尽失,徒落笑柄。

    诸葛亮见刘备沉思不语,只是摇扇叹息。

    正在这时,忽报公子刘琦求见。

    刘备迎入,刘琦哭拜于地:“继母不能相容,侄儿性命危在旦夕,望叔父救我。”

    刘备熟知,刘琦乃刘表长子,母为陈氏。刘表初以刘琦的相貌与自己甚为相像,十分宠爱。但后来刘表次子刘琮娶自己后妻蔡氏的侄女为妻,蔡氏因此爱刘琮而厌恶刘琦,常向刘表进诋毁刘琦、赞誉刘琮的言词。

    刘表宠爱后妻,每每听信。

    刘表妻弟蔡瑁及外甥张允同样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