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114章草原来使(2/3)

,一边扔,一边骂,“打死这些骚鞑子!打死这群畜生!”

    广安门大街两边站满了看热闹的行人,不少人加入了其中,更有甚者捡起了地上的石头砸向鞑靼使团,起哄叫骂者更多。

    “去,让他们离开。”

    北镇抚司千户柳湘莲站在窗前,望着不远处有兵马司的巡逻队奔来,他是奉了马顺的命令来监视鞑靼人的举动,他想看一看,遭到如此羞辱的鞑靼人会有什么样的反映,恼羞成怒?或者是忍气吞声?

    这对于接下来的谈判非常重要。

    忽然,赵胜一声闷哼,痛苦地捂住了脸,一块石头正好砸中了他的鼻子,鼻血喷溅而出....

    不知是哪些人,爆出了一声“好!”

    围观的百姓更是兴奋,争先恐后挤上前观看。

    一阵马蹄声,李贤率领禁军赶到,坐在马上望了望狼狈不堪的鞑靼使团,又望向围观人群,“把围观的人轰散了!”

    “是!”

    不等禁军行动,围观百姓立刻向四处哄散。

    李贤对身旁的禁军把总说道:“去,将使团护送去礼宾院。”

    在一队禁军护送下,鞑靼使团继续前行,很快便抵达了皇城东侧,没有前往鸿胪寺,而是直接来到了礼部礼宾院,没有重大节庆,礼宾院中空房很多,鞑靼使团便被安排住了下来。

    礼宾院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待他们一进门便热情地迎了上来,“大人,一切都已安排好,特意准备好了热水和干净的衣物,先舒舒服服洗个澡,饭菜正在准备。”

    “不会又是你们自己做的饭菜吧!”

    刘健笑着问道。

    “小刘大人说笑了,刘侍郎专门交代了,这是从酒楼定的上好席面。”

    说到这,那管事向两边望了望,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刚刚东厂来人了,不过只是看了一圈,没说什么就走了。”

    刘健望了望那管事,又望了望远去的鞑靼人,“我会转告叔父,你当好差事,不要到处嚼舌头。”

    想了想,又道:“去找个郎中给鞑靼主使上点药,不要让他病了。”

    这管事也是个乖戾之辈,哪里不明白这话的意思,立刻吩咐一个低级小吏去西市请大夫。

    赵胜沐浴更衣,连饭都还没有来得及吃,便开始准备着与大明的第一次会谈的资料。

    房间里,赵胜背着手来回踱步,考虑着如何打破这个僵局,从刘健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猜出大明朝的态度,总体来说不是太乐观,就比如他们遇袭一事,迟迟不见巡街的兵马司兵丁,这与他印象中的神京完全是两种情景,不可能是他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利用职权阻止了巡街兵马司军卒前来。

    看来此次和谈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困难许多,或许,明朝人只是想要获取更多的利益。

    赵胜背着手在房间内慢慢地走着,当他转身时,忽然门外有人叫他,“先生!”

    赵胜回头,只见被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学生回来了,“怎么样?”边说,边快步迎了过去。

    “打听清楚了,内阁如今只有四位大学士,首辅还是温方言,次辅是之前分管工部的刘文彬,礼部有大学士杨琳分管,不过,此人是个菩萨,不怎么插手礼部的事情,另外一个是勋贵军方的代表,镇国公牛继宗,此人不仅统帅三十万御林军,背后更是勾连着军方几大势力。”

    说着,将一份名单递了过去。

    赵胜接过名单一看,眼中立刻放出光来,“哦?你没有打听错?”

    那学生一脸的惶恐,“学生不敢。”

    “好!好!好!”

    赵胜大喜,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他发现这名单上的人都是当年河套一战损失最大的几家勋贵,他们都有家人惨死与瓦剌人手中,特别是这个叫贾琦的,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

    或许可以从这些人身上想想办法。

    忽然又想起件事情,立刻问道:“可有打探到周家的消息?”

    “回先生的话,周家大门紧闭,周边还有形迹可疑之人,并未敢上前。不过,学生向附近的商贩打听了一些消息,周家除了独子周坤外,被人灭了满门,现如今这个周坤正在坟墓那边结庐守孝。”

    赵胜的脸色变了,路上他也打听到了一些消息,原本还不是太相信,没想到周家真的被人给灭了门,难怪这么久没有消息传出去,要知道,年前周扬可是给巴彦汗写了一封信,表示以后会加强两家之间的合作,可惜了,这么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没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