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到之处,众官员纷纷让开一条路。
朱武城立刻发现李守中没来:「李尚书呢?」
贾珝答道:「回陛下,李尚书和锦乡侯前往城外大营了,内阁和兵部议定,将扬威、振威两营调进城,把军营腾出来,让难民住进去!」
顿了顿,「这是顺天府尹张嘉诚的提议。」
朱武城:「哦.....」接着把目光望向刘文彬,「对于接下来的赈灾,内阁是怎么商议?说说。」
刘文彬:「是。为了避免周边的难民都往神京聚集,内阁决定继续向各受灾县城调拨粮食,另外为了保证这些粮食能顺利运到受灾各县,这些粮食由兵部派人押送,并指导当地官员进行赈灾。」
「哦?」朱武城一振,「这倒是个好办法。」
这话一说,刘文彬、丁元竹、韩俊和王绍光飞快地交换了一个会意的眼神,皇帝不相信文官了。
孔谦等人眼中露出了愤慨的神色!
丁元竹说话了,「陛下,内阁和户部、兵部对了下账,崇文门粮库最多可以再调出三万石粮食,通州的军粮库也不能再调了,否则这几十万大军将有断粮的可能。」
朱武城惊诧了,转头望向陈瑞文,心道:不是说还可以急调十万石支持户部的嘛!
丁元竹咳了一声,接着说道:「臣等商议了,决定在朝中募捐粮食....用以渡过难关!」
「募捐?」
刘文彬:「是。」
不等朱武城说话,贾珝转过身扫视一圈,笑道:「嚯,今儿齐全,三品以上的官员几乎都来了,看来是天意如此,天佑大明。朝中三品以上官员除了国子监几位老大人家境贫寒之外,几乎都十分富裕,不说捐个千石万石,各家粮仓内挤出一百两百还是宽松有余。所以,内阁与户部商议出了一个募捐标准。」
接着从袖中掏出一张信笺展开念道:「从三品每人捐粮米一百石,正三品每人捐粮米两百石,从二品每人捐粮米五百石,正二品每人捐粮米一千石。六部尚书每人捐粮米一千八百石,或折银两千两。内阁四位大学士各捐粮米一千石,外加白
银三千两。」
话音刚落,吕文良便问道:「本官家中人口众多,能不能折银?」
此话一出,许多人嚷了起来:
「就是,现在粮食不好买,还是折银吧。」
「不错,折银。」
「我也折银。」
「大家不要急,听我说。」
贾珝摆了下手,「西市那几家粮店有十几万石存粮,不愁买不到粮食。」说到这里,调过头对孔谦说道:「这件事孔尚书也清楚,光孔家的粮店就有五六万石存粮。」
孔谦脸都气歪了,直接道:「孔家粮店是孔氏一族的产业,我哪里清楚。」
贾珝刚要反言相讥,刘文彬说话了:「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天气好了,江南的粮食就可以运进来,到时候,朝廷会将粮食补给大家。」
这时,孔谦瞅见了贾珝手中信笺上的字,眼中一亮,立刻笑着问道:「贾家之富,满朝谁人不知,那句话怎么说,哦,对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不知贾家能抠出几块玉砖捐献给朝廷赈济灾民啊!」
众人将目光投向贾珝。
贾珝淡淡一笑:「贾、史、王、薛四家会以贵妃娘娘的名义在城外搭建粥棚施粥,为娘娘和腹中胎儿纳福,每天的粮米不低于五百石。」
孔谦:「哦?」
贾珝:「圣人心怀天下,心系百姓。衍圣公是圣人后裔,不仅继承了孔圣人的思想,更是代表着全天下的读书人。不知孔家准备捐多少粮米?」
孔谦刚要开口,乎听贾珝接着道:「听说快活林去买粮食捐给顺天府赈济灾民了,希望孔家不要丢了读书人的脸面。」
刘文彬和陈瑞文对望了一眼,都苦笑着摇了摇头。
孔谦气得脸都青了......
.........
离开了皇城,孔谦直接回到了孔府,将募捐的事情说了一遍,商议一番之后,最后衍圣公拍板决定,孔家捐三千石粮食,另外从即刻起,西市的粮店关门歇业,带人将三千石粮食送到顺天府之后,孔谦便乘坐马车往孔府走去。
再大的雪也挡不住生活,安定门大街上十分热闹,卖菜的小贩、卖杂物的货郎、还有热腾腾的包子,叫喊声此起彼伏,前面不远处便是孔府了。
这时,孔谦忽然听见车外传来了议论声:
「听说了嘛!快活林以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