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一对愚物(2/3)


    此人为忠顺王负责京城奔走,极得忠顺王信任,平时各家就不敢怠慢。

    如今的形势,越发水涨船高。

    贾政不敢得罪,连忙亲请对方入座,急唤人献茶。

    贾政如此态度,那人却仍然冷着脸,看的贾政心惊胆跳,越发的小心翼翼。

    “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

    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

    贾政听了这话,虽抓不住头脑,忙起身陪笑。

    “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

    以贾府的门楣,态度可谓谦卑至极。

    那长史不得没有因此而给好脸色,反而冷笑了起来。

    忠顺王的意图,长史很明白。

    他这回来就是要做恶人,要逼迫贾府。

    如果是以前,他当然不敢如此张狂做态。如果真是狂妄之辈,忠顺王也不可能留他。

    对人用不同的态度,都是因为形势需要而展露。

    现在京城的形势,哪家敢抗拒他?

    越是如此大好局面,他越要趁热打铁,越是要张狂,逼人做出选择,不留余地。

    “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

    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察访。

    这一城内,十停人到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

    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

    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

    如果是贾敬在的话,听到贾政的选择,一定会破口大骂。

    别人既然敢找上门来,当然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如何能轻易顺着别人的话去走。

    定当先拖延一二,寻个细致的对策,再来慢慢对付。

    宝玉正要摔玉,吓得林黛玉不知所措,正好来人传。

    立马就吓得宝玉不敢摔玉,也不知是何原故,老老实实忙赶过去。

    等他一来,贾政便骂。

    “该死的蠢材!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

    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宝玉听了唬了一跳,忙遮掩说谎,比他老子还是要强的。

    “实在不知此事。究竟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物,岂更又加‘引逗’二字!”

    说着宝玉便哭了,可见宝玉不是真蠢,知道什么事能应,什么事不能应。

    贾政还未醒悟,未及开言。

    只见那长史官冷笑。

    “公子也不必掩饰。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

    宝玉连说不知,“恐是讹传,也未见得。”

    那长史官面露鄙视。

    “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

    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

    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考。

    “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

    说来说去,宝玉虽然和北静郡王牵扯不少,可是真的大事他却不知道。

    那琪官蒋玉涵,虽然是忠顺王府戏班的名角,却被北静郡王所拉拢过去。

    别小看这名角。

    地位虽低,名气却大。

    勋贵极爱追捧。

    只蒋玉涵和贾宝玉互换的那条红汗巾子,就是北静郡王送给蒋玉涵的。

    一个老子湖涂,一个小子愚笨。

    皆只想着自己蒙混过关,却没有想到更深的含义,预示了多大的后果。

    宝玉以为对方都知道了,又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