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顺王皱眉。
去年。
平辽侯无法保证打败蛮族,所以拉拢蒙古,请调国内援军,促成了多方的联军,才击败了蛮族。
这倒是提醒了忠顺王。
辽西军力不如金江军,但是辽西有一处便利,更靠近草原,同时又能掌握互市之利。
既然无法和蛮族结盟,但是辽西军可以和蒙古部落结盟。
他和皇台吉想到了一起。
准备了月余的计划,功亏一篑,皇台吉立刻派了使者,出使科尔沁各部,乃至东部蒙古各部。
先不提皇台吉。
在辽西走廊的长城外,有众多的草原小部落。
草原上,无法聚集太多的人口,必须散落成沙,哪怕是一个数百人的小部落,也需要广大的草原。
牛羊马都要吃草,牲畜的嘴中,把草原上的草连根嚼起,露出黄色的土地。
随着草原部落的繁衍,乃至多次聚集大军,驱赶的不可计数的羊群,已经啃食光了多片草原。
因为啃食过甚,破坏了循环。
越来越多的荒漠开始形成,更加减少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地。
蒙古的部落,生活越发的困顿,各种生活资料,都需要从大周获取,因此。
辽西外的部落,和大周的关系一直不错,其中的代表就是拱兔部。
对大周强硬的部落,基本上是元朝统治者,退出国内缩回草原的后代。
例如林丹汗,粆花等,都是黄金家族血脉。
他们有野心,想要入主中原,而其余的草原部落,没有这等野心,更多的是想要生存。
草原和农耕不同,统治力薄弱,各部落的自主权都极大。
忠顺王派了使者。
广宁前屯卫边境外的赖蟒等部落头人,宁远卫城外的獐兔、拱兔等部落头人等等。
沿着辽西长城外走了一圈,以大岭山堡,大福堡,大胜堡,大定堡等边堡,开放互市。
因为当初蛮族势大,导致大周和这些部落逐渐失去了联系,现在响应忠顺王的号召。
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重新接受大周的册封,领取大周的封赏,其部落在各地附近的兵堡,按时举行互市。
草原部落提供牲畜的毛皮,牛,羊,马等牲口,大周的商人,则提供盐,布等生活必需品。
双方进行了结盟,共同约定出兵互保。
这些部落虽小,但是合起来却不可小觑,其中的青壮,能募集出上万的蒙古骑兵。
同时开始试探联系喀尔喀五大本部,如果能达到忠顺王的目的,那么只蒙古勇士,就能提供数万骑兵。
蒙古人人皆善骑射,连妇孺幼儿都能跑马拉弓,当然不止数万之数,不过已经能令忠顺王满意。
为了报复金江镇,也是试探,忠顺王招来史鼐。
史鼐从海州回宁远的路上,已经知道必然没有什么好事,他更乐于保持现状。
可惜忠顺王却不愿意,一定要压服金江镇。
史鼐看来,何必呢。
金江军的实力,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朝廷在辽东的军力不如金江镇,也影响不了金江镇。
既然金江镇还愿意听从朝廷,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也比逼的对方造反要强。
反而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拜见了忠顺王,史鼐被引入座,果然,还未等他喝完杯中的茶,忠顺王就告诉了他的目的。
要催促辽东都司,治理海州城外的百姓,纳入朝廷的统治。
史鼐露出苦笑。
他在海州只有千余兵,而金江军在那一带,有上万精兵,忠顺王想要试探金江镇的底线,却把他架在火上烤。
虽然是让辽东都司出面,但是逼的金江军动手,他能逃得过?
以他和平辽侯的关系,大概是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他可不想当俘虏,影响家族门楣。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史鼐没有明言反对,但是却劝慰道。
忠顺王皱眉。
辽东的百姓,如今绝大部分都投奔了金江镇,他听闻金江镇的官员,安置了数十万百姓在海州。
听到这个消息,不能不让他动心。
整个辽西,包括军兵,也才十余万人口,获得海州的人口,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