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从湘西血神开始》

089、鸟文(2/3)

r>
    ‘没有什么营养物质在,问题不在池水里面。’

    巴蛇这样的大蛇能存在,一定是带着最底层的逻辑,也就是这里能够形成一个生态圈。

    大量的动物,植物,如果都没有,那这里存在沉睡的“自然现象”,也可以。

    “灵气”很足,也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什么都没有只能证明问题不在这里。

    林峰在水下也是睁着眼睛。

    到底了。

    湖水很清澈,能见度很高。

    他的脚距离这底下,差不多有一米左右。

    瑶池底下,没有林峰以为的活人或者是尸骨,恰恰相反,这里有大量的青铜器,玉器,还有骨甲。

    这些都是卜筮后留下来的痕迹。

    以林峰这么多年的目光来看,这些青铜器,有着极强的演变史。

    也就是说。

    这里这么多的青铜器,并非是同一时间祭祀在这里的。

    从殷商的饕餮纹,到西周青铜器的龙纹,再到只有铭文,没有纹路。

    这些最早的青铜器,应该是遗民们带过来的,或当地炼制。

    还有一些,明显是汉朝的工艺。

    甚至于林峰游了过去,抓起来了一块珐琅彩。

    还有一块玉璧。

    这是宋朝之后的工艺。

    除非是像他这样可以无视时间之人,将东西留在这里,否则的话,此处的痕迹就十分的有意思了。

    这意味着,这瑶池祭祀,至少是进行了上千年,从先秦到宋代,都时有发生。

    有人将这些物件,丢在了瑶池之中,进行了仪式。

    这些铁冠道人,真的有可能是唐宋时期的人。

    相比较于其余的传承,迁徙到了川西高原的这些人,他们传承的时间要更加长一些,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面,他们是没有闹出来什么大事情的。

    不然的话,事情不会像是现在这样。

    现在被封印,一定是产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变化。

    至于是什么。

    林峰不知道,但是一定有人知道,水下,林峰身上燃烧起来了熊熊火焰,随即在他的身边,大量的黑暗出现,盗门秘法就是干这个的,大量的祭器被抓了出来。

    “庙祝”就站在林峰的身边,他拿起来了这些落在了瑶池底下的祭器。

    林峰也拿起来了一些,两人分工明确。

    林峰拿的是比较“现代的”,“庙祝”针对先秦以前。

    两人静静的漂浮在了瑶池之中,不消多少时间,两人就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和林峰想的一样,这里的问题,的确是逐步发生变化的。

    最开始,这里的人是从昆仑墟离开的一群遗民,不过他们离开的时间相当早,大约是殷商早期。

    他们在路上,和殷商的人进行过战斗,殷商的人,在马拉的战车上上对着他们进行了攻击,还有羌人亦是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掠走了。

    这些西王母的遗民,深深的记住了这一点。

    并且时不时的进行哀悼。

    中原去不得。

    他们艰难的来到了川西高原,距离蜀中还有一段距离,后来在这里,将“物”存放。

    他们离开的时候,带走了一部分昆仑墟的“物”。

    “庙祝”看了半晌,说道:“他们离开之时,瑶池于西王母,并无任何问题,它们是被放逐出昆仑丘的。”

    虽然很隐晦,但是的确如此,“庙祝”在一些铭文之中看到了数次啼哭故乡,想要归去的意思。

    可惜他们不敢,这些被驱赶出来的“流民”,压根不敢回到故乡。

    他们很有可能是一脉“西王母”斗争之中的失败者。

    在这些骨甲,还有一些青铜器之中,对于他们带走的“物”。

    是一个全新的文字。

    “庙祝”只能合理猜测,这是一棵小树。

    从象形文字的方面看,此物是一个小小的树苗,林峰不由自主的想起来了传说之中的蟠桃。

    瑶池。

    蟠桃。

    西王母。

    对于此“物”,没有更多的信息。

    大量的骨甲,是无法破译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