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桃园结义开始》

139 吕布战曹操,刘备战袁绍,一顾茅庐请卧龙(11.4K求月票~)(7/9)

的将士们怨声载道,愈加思念家乡。

    不得已,刘备只好暂时撤军,将大军撤退至巨鹿、广平、平阳三郡,呈扇形遥遥围困住邺城。

    一方面稳固冀州局势,一方面借助兵力,财力方面的优势,将各地兵马轮换赶赴前线,施行车轮战术。

    意图拖垮袁绍。

    袁绍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他起家才总共三年多时间,期间常年与公孙瓒征战,几乎没怎么停过,早已掏空了众多支持的世家大族。

    再加上冀州丢失后,相当一部分世家大族改弦易辙,转投了刘备。

    这让袁绍实力锐减。

    本以为退入并州后,休养一两个月就可以东出冀州,收复失地。

    没想到这一退,直接把人心给退凉了,原本退兵之初言之凿凿说要给刘备好看的七大军师(审配在邺城,邺城在冀州西南端角落),现在在神力回满之后,全都沉默了,绝口不提东出之事。每次军议,他们就把手往袖子里一插,眼皮一耷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直到这时,袁绍才意识到原来审配坚持不退的观点是对的。

    退了就意味着服软了,就意味着失败了。

    谁会愿意为一个失败的人竭尽全力呢?

    再加上并州人口极少,经济落后,根本养活不起十五万大军,甚至连五万大军都够呛。

    若不是袁绍乘机夺了王匡的河内郡,十五万大军非饿死在并州不可。

    每次军议,主张放弃邺城,与刘备谈和的声音愈加强烈。

    甚至有人提出了让袁绍俯首向刘备称臣。

    因为输给强者刘备不丢人,因为刘备姓刘。

    天下,终归是他老刘家的,而不是你老袁家的。

    袁家四世三公,所侍候的主子是谁?不正是老刘家嘛,所以,不要再挣扎了,投了吧。

    失败了要认,挨打了要站稳。

    当然,提出这个提议的官员,最终

    为您提供大神蠢萌的小妤的《三国:从桃园结义开始》最快更新,!

    139 吕布战曹操,刘备战袁绍,一顾茅庐请卧龙免费阅读:,!

    『』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结局毫无意外,回家的路上身中八千多刀,等众人闻讯赶到时,只看到地上一摊碎成粉的肉沫。

    ......

    秋去冬来冬又去,又是一年春来到。

    袁绍明白再耗下去,自己必败。

    迫不得已只能以攻为守,十五万大军趁着十万幽州铁骑换防,李风返回辽东,军师徐庶不在刘备身边的时机。东出壶关,与刘备在邺城东面一带进行决战。

    当年,袁绍正是在此地击溃了黑山军,收复了邺城。

    现在,他觉得在八大军师的辅佐下,他的十五万大军一定可以击败刘备的三十万大军,哪怕这三十万大军中有十万是乌桓铁骑。

    这一战,是惊天动地的一战,是足以载入后世史书的经典大决战。

    此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今后袁绍和刘备的不同走向,决定了天下大势的走向。

    幽州位于大汉北方,紧邻草原各胡,盛产战马。

    乌桓铁骑的战斗力更是天下闻名。

    骑兵的装备造价也十分高昂,倾尽四部乌桓之力,也不过只凑出了十万骑兵,还都是没什么装备的骑兵。

    多亏幽州底子厚,刘备大方,给这十万外族骑兵也装备了一些精良装备,不过比起亲儿子十万幽州铁骑,乌桓铁骑的装备自然是差了不少的。

    所以此战,袁绍真正的目标就是全歼这十万乌桓铁骑和二十万幽州步兵,打断刘备一只手。

    哪怕为此搭上自己的十五万大军,也在所不惜。

    既然刘备不让他好过,那大家就都别过了。

    他袁绍也绝非善类!

    .....

    邺城之战,很快在邺城东南方向,八十里外的东平谷东面二十里外打响。

    东平谷是一处巨大且平坦的缓坡形凹地,长五十余里,宽四十余里,非常适合决一死战。

    敌我双方只要进入了这个凹地,在决出胜负前都不可能退出,任何想要提前退出的一方,都会被追着屁股猛杀,直到全军覆没。

    因为这个大坑,进去容易,出来难。

    而东平谷,正是袁绍为刘备三十万大军选择的最佳埋骨之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