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顺序为“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为四民之末,仅仅比奴婢的地位稍高一等。
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导致商人“地位低”的观念在民间也是深入人心,即便是大商贾如沈万三那种人物,也是被当作出身低贱之人,像那种小商人以及小摊小贩更是被人瞧不起,被人当做贱民。
“先生,商人乃是贱业,让皇室宗亲的子嗣去从事这个行业,会不会不太妥?”
“名声方面的确不好听,但是可以隐居后方,让仆人、管家代为管理,而皇室宗亲从事的商业的成员,也可以成立一个同共进退的皇家商会,如此一来就可以控制大明的大半商业活动,部分不交税的商人,在皇家商会的监管之下,现在也逃不到哪里去。”
商人重利。
所以,很多黑心的商人。
在利益的面前,甚至可以直接毫无顾忌的售卖盐铁、铠甲、兵器等物品给异族,就算是国家机密也不例外。
例如某个商会。
向清军出售粮草、武器、情报、充足内应等,帮助清军入关劫掠,清军抢来的东西再卖给他们换取更多想要的物资,由此形成一个畸形而血腥的贸易链条,其每赚到的一块铜板里面,可能都埋葬着一个冤魂。
双方紧密合作,深挖明朝墙角。
因此清朝建立之后,为了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顺治才会给予“八大皇商”名头和一些特权。
到了清朝末期,他们又是第一批参与鸦片贸易的商人,从沿海将鸦片运往内地销售而大发横财,丝毫不顾及同胞们的死活,他们的眼里或许只有金钱这种东西。
与其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倒不如皇家先下手为强。
直接组建皇家商会,背靠皇室背景,以雷霆之势处理掉一部分不听话的家伙,然后将剩余的商人统合起来,由锦衣卫监督他们的违法行为,只准合理进行商业活动。
如此一来。
大明的经济也可以迎来飞速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税收。
而且,这也可以解决掉一大批旁系皇室宗亲子嗣没事情可做,整日无所事事的局面,完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当然。
你需要先放下那层面子就是了。
粮食产量问题不需要担心,只要朱慡能够成功培育明稻,并且推广全国,就算是有一部分百姓从商,生产出来的粮食也是绰绰有余。
“这——”
老朱同志还是有点犹豫。
方法的确是好方法。
但是,与自己重农抑商的政策相悖,而且说出去名声还不好听,毕竟商人的地位,仅仅高于奴婢。
“建议已经给了,如何决断就要看陛下您自己的了。”
剑圣长虹没有多干涉什么。
他只是负责给出自己的建议,至于说陛下要选择什么,他也不会多管。
老朱同志看了一眼太子朱标,又看了一眼小朱棣,良久之后,仿佛也做出了自己内心的选择,放下了那种可有可无的面子。
“先生说得有理。”
“咱也想清楚了,先生的提案,既可以提升国家税收,又可以解决藩王的俸禄问题,甚至为他们的子嗣也都找好了未来的退路,不至于成为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
“就连那些重利的商人们,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掌控。”
“咱需要放下的,只不过是一个面子。”
“为了大明帝国未来的江山社稷,区区面子,根本就无足挂齿!”
“”
反正,他朱元璋原本就是一个老百姓。
脸皮厚着很呢。
被人说就说了吧,能够提升大明帝国的综合国力,这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当你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皇帝,想要发展商业,那无疑是会受到很多酸儒的抨击;但是当你成为征服世界的帝王之后,回过头来再看你当初发展商业的决策,估计一个个又会歌功颂德,称你为万古一帝了。
当你有实力、有功绩的时候。
就算是放了一个屁,别人都会以为是香的。
当你没有能力的时候。
有些时候就算是做的再好,别人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废物。
这个道理。
老朱同志也是想的非常明白。
就在几人正在商讨的时候,外面也传来了锦衣卫指挥同知毛骧的声音:“陛下,锦衣卫急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