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170.得出来了(一万!)(3/8)

   地接和翻译都是刘墨墨那边来负责。

    一番交际会晤不必再说,一开始还对刘墨墨这边存疑的西影厂在听到这个短发姑娘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把《不能说的秘密》第一轮展映放到了下午3点半之后,也服气了。

    展映的黄金时间段就是下午和晚上,上午中等,后半夜最次。

    而能放到3点半的时间……哪怕只有第一轮,哪怕只有一天的时间……

    这姑娘能耐也不小。

    而随着媒体的跟进,周杰仑、桂伦镁现身戛纳的照片也传出来了。

    唯独没见到杨蜜。

    但并没有人觉得惊讶。

    早在23号那天,网上就已经披露了杨蜜的行踪。

    23号到5月9号这期间,人艺推出的话剧《燕京人》的演职员表里面,赫然有她。

    这也让这一版本的《燕京人》的热度无形之中拉高了许多。

    以前,话剧相对小众,都是一些热爱看的,懂怎么看,怎么品味话剧这种与电影表现方式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人来看。

    演员是为了锻炼演技。

    也有真心喜欢话剧的。

    但大多数演员来演话剧,其实也是因为得不到什么资源才来。

    但这种情况在人艺里面很少。

    人艺里的大腕很多,而这些人都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演员”。

    所以,别人的话剧门可罗雀,但人艺的话剧虽然谈不上场场爆满,可受众依旧比较大。

    但杨蜜这条新闻的出现,直接把“受众较大”变成了“场场爆满”。

    第一天,因为新闻刚出来,还看不出来什么。毕竟当天还有不少谁谁谁的朋友来捧场的。

    整个首都剧场都坐满了很正常。

    但第二天开始,首都剧场里就忽然多了些……年轻面孔。

    就跟你去酒吧里经常能看到的一些人一样。

    对于一些老客而言,你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这些人绝对要么是第一次来,要么是很少来……

    浑身散发着那种格格不入的气质。

    一开始还纳闷这是看谁来的,可后面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那自发的呐喊,喊着“杨蜜”的名字的时候,这群人就明白了咋回事。

    这是……到话剧场追星来了?

    但不管怎么样,杨蜜通过自己的热度,让《燕京人》这部剧一下子走入了挺多人的视野。

    包括网络上那些看完回来的人嘴里的言论,什么:

    “第一次看话剧,感觉好有意思。”

    “和电影不同,现场演出……很新鲜。”

    “一开始觉得别扭,看不下去,但看习惯了之后,发现比电影的节奏更舒服一些,不知道为什么。”

    “感染力挺强的,刚开始还会觉得他们好尴尬,明明在舞台上,却弄的跟真的一样。后来沉浸到故事里后,就觉得不一样了……很棒的故事。”

    人艺出品的演出阵容,话剧宗师的剧本,扎扎实实的表里演出,通过这些刚加入的观众口中,一点点的传播开来。

    似乎……还真为了话剧的传播,做出来了一些贡献。

    而其中杨蜜那虽然不算惊艳,但却极为扎实的演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她。

    只不过略微遗憾。

    演出结束,使关系走门路进入后台采访的记者没从女孩嘴里问出什么东西来。

    当日亚洲电影大奖那一幕再次从她身上上演。

    只不过这次换了角度。

    一群不算出名,但戏极为扎实的演员们无人问津,长枪短炮从进屋里就对准了她,把她围在了中间。

    可和亚洲电影大奖那一幕又不同。

    这次,女孩很坚决的拒绝了回答任何《燕京人》演出之外的事情,甚至亲自为记者媒体们介绍后台的这些演员们,口称老师,希望大家多关注话剧本身,言辞坚决,任何问与话剧相关以外的问题,都是对这次演出的所有人的不尊重。

    记者们怎么想,她不知道。

    但至少在这次演出的人艺演员们心底,这小姑娘……

    懂事。

    ……

    “冷咖啡离开了杯垫,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

    戛纳。

    当钢琴独奏与自己的歌声响起来时,周杰仑的一颗心提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