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没有继续说下去,而赵括当然明白赵母的意思。只可惜,尽管赵母也算是有所见识,却依旧将这件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
在普通的赵国百姓的眼中,此事赵括根本没有任何的错,不过是为确保大战之胜做了一些令寨外王上不喜的举动,才有的被罚之果,这是赵王泄愤之举,更是亲小人远贤臣的昏庸之举;
而赵母却知道,赵王此举可不是什么泄愤,即便有一些因素,也绝不是主要原因。在赵母看来,赵王此军,更多的是在警告,对于功高盖主的赵括的警告,也是对已经誉满天下的赵括的打压。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判断,赵母才有劝赵括隐退的想法。在赵母看来,只要赵括彻底地放弃了兵权,做一个普通的朝臣,甚至只是贵族,赵王就应该能够放心,自己和儿子赵括也就能够继续安稳地生活下去,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在赵括眼中。这已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了!
缴枪,只能让自己陷入绝望之中。「枪杠子里出政权」的话语,赵括可是在熟悉不过了。而如今的赵括,几乎有着如同「长林王」一般的号召力,更是如同那「禹王」一般,在赵王心中,那是「只要想反,就能反」的存在。
赵王绝不会放心自己归隐,当然自己也绝不甘心归隐。
归隐,不会是安稳的归路,只会是通往黄泉的绝路。
这,就是斗争!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