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370章 差点又被朱棣骗了?(2/3)

的水上通道。

    但盛庸没想到的是,这段得旺也是个人才,看到均州支援不住时,不等盛庸过来围他,提前一天就跑路了。

    他估计均州守不住,所以段得旺一把火将勋阳城的粮草烧掉,带着三千多兵马,退进河南,进驻南阳府。

    盛庸也没去往东打南阳和襄阳,因为他要去打南阳和襄阳,朱棣搞不好要退兵武昌或转头来打盛庸。

    这不符合汉王战略。

    盛庸掉转枪头,往北而去。

    ——

    轰,巴陵城上空的炮声此起彼伏,朱高煦躲在用沙袋堆积成的雕堡中,正在观看。

    这边是南城门附近,城外潮水般的官军像蚂蚁似的,铺满整个大地。

    人多力量大真是有道理,官军在南门方向最少有十五万兵马,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巴陵的护城河给填起了一段。

    通常填护城河最难就是开始的时候。

    巴陵城的护城河与洞庭湖相连,堵河的时候,容易随水流而动。

    但官军人实在多,蚂蚁似的往前,在付出大量的伤亡后,终于填满了护城河。

    然后便开始蚁附攻城。

    官军不但人多,炮也不少,朱棣这次带过来很多炮,双方进行了大明立国以来最大的炮战。

    但朱高煦打炮都是轮流打,巴陵城上有一百多门新式火炮,加各种从官军那夺来的洪武大炮,铳类,数百件火器轮流发射,每次都只有二三十门同响,如果朱棣不注意,会以为讨逆军只有这么点炮。

    但是如果从炮弹飞出的不同位置看,还是能看出城头有一两百门炮的。

    此时已经五月下旬,官军围城已经十数日,付出大量的伤亡,仍然没有进展。

    朱高煦知道朱棣是很有耐心的,当年打济南城就打了几个月。

    所以他也不急,慢慢陪着,他关心的是其他几路进展如何。

    为防止被炮打中,朱高煦用沙袋叠了个雕堡,并陆续在巴陵城上方各处堆叠十几个小形雕堡,用来避炮。

    官军的炮不能连续打,也没学会轮流打,每次都是一两百门炮齐发。

    打炮时,朱高煦和诸指挥大将纷纷躲起来,等炮打完,再出来。

    这会官军正在打炮,朱高煦缩在雕堡里,看着下面。

    他刚刚得到消息,盛庸已经攻下勋阳,下一步如何打,就看朱棣如何反应。

    朱棣如果担心后路和河南,肯定会派兵去支援,如果一心想攻破巴陵,也可能不理。

    朱棣的心思,是很难猜的。

    朱高煦脑子里徐徐闪过一些靖难的经历。

    朱棣在靖难中一般都带着大股兵马去找官军主力决战,很少攻城,除非那城很重要,比如济南。

    当年打下济南可以长驱直入往京师,朱棣逼不得已,只能打济南,结果没打下,然后撤军了。

    因为不打下济南,他长驱直入,会被济南的兵马断后路,更不会有后勤运粮的道。

    在东昌惨败之后,朱棣更不敢从济南走,选择绕路徐沛。

    所以通常情况下,朱棣不会猛攻一个城。

    现在因为知道自己在这里,朱棣才拼命猛攻。

    但攻城不是朱棣的强项,靖难中他猛攻真定三天没下,果断带兵走了。

    现在明知我可以从洞庭湖退走,还围着我狂攻十几天不退,这是想干啥?

    这肯定不是朱棣打仗的作风?

    “这城下肯定没有百万大军?”朱高煦想到这里,猛的一大拍大腿,特吗的,差点又被朱棣骗了?

    打巴陵城是假,恐怕去关中或福建才是真?

    朱高煦恍然大悟。

    现在讨逆军和官军在三个地方对恃,一个是关中,一个是福建,还有现在的湖广。

    如果朱棣打这里是假,为了拖住朱高煦湖广的精锐,那么下福建和进关中就必然会二选一。

    瞿能占据汉中,从关中打四川比湖广还难,那么,朱棣最可能的,就是偷偷摸摸派兵去福建。

    “轰”此时又是一声炮响把朱高煦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感觉到好久没响炮了,而且对面的炮似乎越来越少,毕竟没这么耐用,朱高煦转身,走出雕堡。

    “大王,外面危险。”亲兵们从四面八方围过来。

    朱高煦挥挥手:“别挤在一起,他们又不知道我在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