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35章 朕要狠狠杀一批(2/3)

次跟皇帝出门,心里有点激动。

    他和钟显是跟在皇帝身边,另两个锦衣卫则在十步外。

    皇帝给这两个锦衣卫的任务是,看看有没有会经常看皇帝这三人。

    没错,这两锦衣卫不需要看皇帝,而是看着有没有其他人会老是打量皇帝三人。

    他们三人先来到太平街南,也是靠近通济门这边。

    街口南有很多百姓地摊,主要是卖菜,沿街还有很多商铺。

    朱高煦就在逛地摊,问问鸡多少一只,猪肉多少一斤,还会进商铺,问问绸、缎、丝什么价。

    有时兴致来了就会买些脂胭水粉,支付的都是宝钞。

    如果夏原吉在这里,要郁闷了,因为他知道皇帝打算取消宝钞,把天下宝钞慢慢以税收形式收回来,但皇帝自己却在用,真是让人无语。

    眼看到了中午,朱高煦大手一挥:“走,混饭吃去。”

    今天早朝大概十点就结束,他出宫逛了一个多小时,立马往三山街的应天府去。

    朱高煦登基后把直隶设为江南省,成立了江南省承宣布政使司和三司,全部负责江南省的民政、军事等各项事宜。

    应天府做京师,现在做了有京官外,还有江南省的官员。

    原应天府官员属京官,现在划归布政使司管,成为地方官。

    真正的京官,就是朝廷各部直属机构。

    现在的应天府知府叫典盛,兼江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典盛是高阳郡王府老兄弟出身,靖难和讨逆战中,都为朱高煦立下过功劳。

    不过在靖难前,典盛只是一个九品小官员,在靖难后,一直子跳了几级,到五品,接着讨逆战后,又再跳级,达到从二品。

    这个跳级有点快,也是很多高阳郡王府旧人的同样经历。

    朱高煦怕他们干不来,让其兼领知府,也是锻炼他的能力和提升他的阅历。

    朱高煦是掐着时间到应天府,典盛正下值回家。

    门口远远看到皇帝,先是愣了下,然不动声色对身边一人道:“你赶紧回去,让夫人准备午餐,饭菜要丰富一些。”

    “嘶。”那心腹二话不说,翻身上马。

    皇帝之前已经来过,所以典盛安排的很自然。

    朱高煦过来后,他先拜见皇帝,又和钟显、万全打了个招呼。

    万全父亲万雄在高阳郡王府时,也是认识典盛的。

    “走,到你家去。”朱高煦笑道:“嫂夫人做的几个菜,真是比皇宫里强多了。”

    典盛嘿嘿一笑:“那陛下今天要多喝点。”

    典盛家里距离应天府挺近,也是皇帝特意的赏赐。

    两人就走在大街上,朱高煦扭头看了看:“典盛你才几岁,头发都有点花白了?这知府看来不好干呀。”

    典盛才四十不到,这一年居然长了很多白头发,看来公务还是挺烦忙的。

    典盛马上道:“臣管理一个小小的应天府,每天都是事务繁忙,有时还焦头烂额,所以臣在想,陛下管理诺大的大明,更是不容易啊。”

    “会拍马屁啦,嘿。”朱高煦笑了。

    典盛灿笑扰了扰头。

    中午皇帝带的人都在典盛家里吃的饭。

    典盛家除了夫妻之外,都不知道是皇帝上门。

    皇帝三人与典盛同桌,另两个锦衣卫和典盛家里人同桌。

    饭后,仆人们上了茶,钟显和万全也退了出去。

    皇帝喝着茶,问典盛:“你家里现在多少人,多少田?多少房子和商铺?”

    典盛虽然没领兵打仗,但在情报系统上面为朱高煦建树很多,讨逆成功后,同样是功勋,被封了伯。

    朱高煦对他有过大量的赏赐,但现在过去一年,朱高煦想看看有什么变化。

    典盛也不敢隐瞒,说自己现在家里加上仆人侍女,有二十几口人,粮田两千四百多亩,房屋两处,商铺三个,商业主要是卖盐和白糖。

    “明年朝廷要用新税法,田税和商税都要征。”

    “你的田,最好不要超过三千亩。”

    “臣知道,这一年也没敢多买,都是那婆娘要买,臣以后不买了,分给儿女们,每家只有几百亩。”

    “如果征到商税和房产税,你身为讨逆勋贵,一定要起带头作用。”

    “陛下放心,臣只会多交,决不敢少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