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221.铁炉和实践(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还有两年,太久太久,等不急。

    五百多个这种东西,太平府和凤阳府花时间可以做出来,但那绝对得到明年夏天。

    等到明年夏天,有屁用?

    他半个月后就需要。

    听到朱标,朱橚他们的话。

    周乾这才意识到,这是明朝,可不是后世,后世的冶炼一天便可炼出成千上万的生铁。

    生铁坚硬,从高炉冶炼后,耐磨铸造性好,就是太脆,不能锻压。

    熟铁用生铁精炼,软,塑性好,就是容易变形,强度硬度低。

    “皇爷爷,孙儿觉得,今后太平府那里的铁矿,数年后大明的铁矿炼铁可以达到每天万斤,几十万斤。”

    “每天万斤,几十万斤?”朱元璋质疑着。

    “每天万斤几十万斤?”

    朱橚不由瞪大眼睛,朱标满脸不敢置信。

    “咱大明,现在这一年,总共才能达到一千多万斤。”朱元璋缓缓说道,

    这个朱元璋没说谎,明永乐年是一千九百五十七万五千零二十六斤。永乐初年课铁一百一十万斤。

    这个出自于明太宗实录。

    随后,周乾暗自思索了片刻,才对朱元璋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

    “没想到,大明朝,一年竟然才能锻造这么点生铁,怪不得在此事上,皇爷爷你会如此谨慎,还拒绝我!”

    别听起来觉得,明朝一年生铁很多,但是仔细算一下,就会发现,这还真是不够用。

    就比如说现在要锻造五百多个铁炉,每个炉子加上铁筒这些,还需要人力,这一下,便是要消耗很多。

    “要是大明铁够,铜矿够,银矿够的话,那大明就不会还印宝钞!”周乾叹息道。

    朱元璋满脸感慨。

    朱橚和朱标也是满脸叹息。

    “没想到,堂堂大明,一年竟然才能炼出这么些生铁,真是……”

    说着,周乾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去说下去?

    “如何?”

    朱元璋看向周乾,满脸期待

    “只能说这些人都是无能之辈!”

    周乾摇摇头说道。

    “无能?”

    不知何时进来的朱桂,随即满脸不赞同。

    “雄英,这已经是他们尽最大的能力了。”

    “孙儿以为,还是要加强工匠的招募。”

    周乾轻笑一声,“大明如今共有多少军士?这些铁都不够用的。今后分校建的太多,也会需要大量用铁。

    另外,百姓耕作器具,以及日常生活之用的铁器,大明成千上万,甚至百万的百姓如何去分这么点的东西?”

    说着,他好像想到什么。

    周乾扭头看向朱元璋。

    “皇爷爷,你说你要是让他们工部帮孙儿打造铁炉子,先用这些铁给工匠们的住房取暖,如何。”

    “那明年工部,兵部,乃至大明用什么?”

    朱元璋半真半假的问了一句,随即便轻轻摇了摇头。

    “那一时半会儿补不上,咱也不敢答应此事!”

    “孙儿只是先借用,等锻造好铁炉子,立刻十倍奉还他们,保证明年朝廷足够?”

    周乾严肃说道。

    不过,他却是看到,朱元璋那满脸不信的神情,有些疑惑。

    炼铁有多么难,朝廷对铁有多么的需要,他可是知道!

    到时候十倍还,怎么可能?那得把自己大孙子累死。

    “过了年,立刻补上,可行?”

    周乾继续问道。

    “年后?……”

    听到这里,朱元璋有些无奈的叹口气说道:“雄英,你可知道,大明炼铁有多难?”

    “孙儿觉得,只要动脑子,不难。”

    周乾笃定。

    “这炼铁之事,可不是儿戏,乃是国事!”朱橚一脸郑重,“二十个铁匠锻造一天,才能炼出百多斤生铁来!”

    额!

    听此,周乾有些无奈。

    “皇爷爷,孙儿的铁矿场再过一个月不仅自己用的够,也会还清工部和兵部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