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78.都给咱滚蛋!(2/3)

今日你们跟咱说,不下雨与咱有关,你们还要将责任推到何时?”

    朱元璋拂袖将奏疏挥到地下。

    内侍想要弯腰去捡,朱元璋一脚把内侍踹翻:“咱告诉你不许捡!滚。”

    刘三吾之前或许也会觉得,天不下雨与政事有关,可昨晚那道士抓旱魃的把戏便足以说明。

    这次干旱不下雨,属于天灾。

    并非人祸。

    众人正商议时,殿外回廊传来朱允炆的声音。

    “我找皇爷爷有事。”

    “臣这就禀告陛下。”站殿武士连忙说道。

    朱允炆走进大殿,朝着朱元璋和朱标见礼,又对刘三吾和几位尚书点了点头。

    “皇爷爷,旱灾一事孙儿也想为爷爷分忧。”朱允炆道。

    几位尚书正愁寻不到办法,谁想这长孙殿下便来了。

    朱元璋闻言,抬头看着朱允炆吩咐道:“允炆呐,你来的正好,咱也有事想问问你,你们几个先去殿外侯着。”

    “是,陛下。”

    刘三吾,朱标,几位尚书都退出到殿外。

    朱元璋便看着朱允炆道:“那你说说该不该让将士去为百姓挖渠。”

    “皇爷爷,让将士为百姓救灾之事虽有,但不常见。孙儿以为该听从几位尚书的意思。”

    只是刹那的迟疑,朱元璋看了看殿外,对朱允炆道:“你觉得他们说的话对着呢?咱咋不觉得,黄子澄他是怎么教你的。”

    朱允炆道:“孙儿觉得,该由朝廷拨款调粮,助百姓挺过旱灾。让将士去为百姓挖渠兴修水利,孩子觉得有些不妥。”

    “你可真是他们教出来的,说话做事都一般,咱那天让你读的各地起义之事你全忘了!”

    方才他提出朝廷除了拨款拨粮食给沿江百姓,还要将各卫闲着的大明将士调去修渠引水。

    谁料这几个尚书都是反对。

    只有他和刘三吾赞同。

    朱允炆道:“孩子觉得,让将士为百姓做事这个法子,实在是有些过于离经叛道?”

    他试探着提出。

    士农工商的观念已久,纵观古今历朝历代,赈灾都是朝廷拨款拨粮,这便是最好的法子。

    朱元璋并没有说话。

    “皇爷爷,纵观前朝,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主要便是赈济,赈贷,施粥免税,罢免贪官,招商,工赈,劝分等为主,何时还有朝廷调大军为百姓开渠修河这些。”

    朱允炆并不是不能接受,只是觉得朝廷的军队本职是守护大明疆土,而不是去用到旱灾上。

    “皇爷爷,提出将士去帮百姓干活这种之人,便是居心叵测。”朱允炆继续说道:“朝廷派钦差可以沿江去赈灾救济,但是调动将士去挖水渠,修河道这些,孙儿觉得实在少有。”

    朱元璋不高兴了,历史上也有武将替百姓做事的,只不过没有赈灾拨款这种方式多罢了。

    如今都还只是商议,怎么到了这里就成了居心叵测,自己大孙能有什么坏心思。

    他要是有坏心思,还会为了两个孩童管闲事吗?从此事足可以看出大孙的心胸,不是暴虐之人。

    要是一个两个反对也就算了。

    现在都在这里挑刺,还有自己这个长孙,也跑来说什么提出此条件的人居心叵测。

    自己乖孙无意中和刘三吾说出来的话,怎么成了居心叵测,能想到这些已经很难得了。

    朱元璋也无所谓,他的大孙聪明无比,岂是他们这些人能理解的。

    夏季沿江各卫的将士也没有什么要紧事做,又在京城,去做点其他的事情不好么?

    朱标和几位尚书站在殿外,隐约听见朱元璋的声音,当下便进了大殿。

    朱元璋见朱标进来:“你这是进来做什么?咱让你进来了吗?”

    朱标道:“爹,允炆他不懂事。”

    几位尚书也随着朱标道:“请陛下息怒。”

    刘三吾听到众人劝说,偷偷看了看朱元璋的脸色,知道这位长孙殿下肯定是不同意让将士去帮百姓抗旱。

    但是平日里他跟太子的关系也是特别好的,劝说道:“陛下,此事臣以为调将士修渠一事,可以试着执行。将士是天子的军队,也是大明江山和大明百姓的护卫,大灾在前,不拘小节。”

    “刘学士,哪有朝廷的军队专门去为百姓修渠的?此礼法不合!”旁边的工部尚书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