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一四三章 在魁北克(2/4)

时有记录说,华工中有些人的身高能超过六英尺,也就是183厘米。

    当时留下的很多老照片显示,很多华工比英法的士兵和军官都高一截。

    这说明在没有工业化之前,在东方就已经能找到成批量的,身高超过欧洲人的“壮丁”了。

    这说明双方在身体基础上没有差距。

    毕竟十四万的数量已经足够组建十个师,英法的士兵也不可能专门找矮个子。

    其他的时代双方的普遍身体素质再有差距,那应该主要是生活水平的导致的营养差距了。

    而这个世界的大明已经首先工业化了一百多年。

    还掌控了本土北方的草原、南洋群岛、天南大陆,还有南殷洲的草原。

    在战争开始之前,大明正常工人阶层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农业时代的农民了。

    是大战中后期的持续消耗,才让普通人生活水平不断降低的。

    而新天府又有不同。

    新天府皇庄是大明皇室的“退路”,这里的普通人得到的福利待遇是全球领先的。

    基本没有赤贫阶层,也很少有极端富裕的群体,中等富裕家庭占整个社会的绝大部分。

    即便是普通殷人,只要不是憋在老林子里不出来,只要愿意给皇庄干活,也都能吃饱穿暖。

    他们接受的教育让他们普遍明白,他们当前的美好生活来源于皇帝的特别照顾。

    这样才能保证皇帝跑路到新天府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们的直接接纳,在新天府继续当皇帝。

    新天府掌握着南殷洲大草原和大平原,粮食和肉类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这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基本没有因为战争而下降。

    他们保卫当前美好生活的动力非常充足,为皇帝和皇庄夺取更多土地的愿望非常强烈。

    南殷洲新天府皇庄的士兵,本身都是出身中产阶级。

    从小都是吃足肉食长大的,又在参军的时候被筛选过一轮。

    所以现在出来的士兵,基本都是高大又结实的精壮青年。

    他们的身高最低也有一米七二,大部分都在一米七五往上。

    他们往码头上一站,明显比当地普通人整体高一截,周围的法国人个头很少有过一米七的。

    关键是这些士兵出身新天府皇庄,理论上是世界帝国皇帝的亲兵,下船前都换上了类似锦衣卫飞鱼服的华丽军礼服。

    这让他们整个队伍的精气神,跟当地的法国人明显不一样。

    法国这边的殖民地移民,要么是本土过不下去的穷人,要么就是投机的小商人,

    他们跟皇庄士兵在形象气质上本来就有差距,再加上大明的文化强势,进一步更加大了心理观感上的落差。

    好多殖民地的男人看着这些大明士兵就自惭形愧。

    好多女人看着这帮士兵只发愣。

    之前的那些议论声,也明显消弭了一大截,很多喊着要去战斗的,现在也大多不敢出声了。

    大明的士兵就在码头上排成排站着,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

    船上又有几个人下来。

    首先是军官,司镇抚陈绍鸿,司督军朱广钧。

    仁武朝之后,世祖皇帝改革了督军制度,职位从特派变成了固定,并大幅度调整了职权。

    所有哨以上部队常设督军,大多由远支宗室和外戚冲任,所级以上督军由皇帝直接认命。

    督军负责军事纪律监督,平时定期为士兵上思想文化课,执行任务时负责与百姓和官员打交道。

    正常情况下,督军不得干涉作战指挥,但军官发布明显不合理命令时,督军可以制止并接管军队。

    不过督军事后必须解除职务,单独去向军机处和宗人府做出解释,存档并上报皇帝。

    然后是西厂的役长,也就是俗称的档头,吕亮,以及手下几个干事,也就是俗称的番子。

    世祖皇帝缩小了宫廷规模,并逐渐废除了太监制度,内院用守寡的壮妇干杂活。

    外族奴仆没有资格进宫廷,也没有资格去当太监。

    东西厂的所有早就全部都是正常人了。

    镇抚负责军事占领,督军负责临时的民政事务,档头负责台面下的事情。

    他们就是军事接管一个城市的最小团队了。

    几个人站在码头上,看了看周围的建筑和景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