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二八五章 生产工艺与工业基础(2/3)


    “我没直接去厂里,但是我始终在关注进度。

    “现在四百二十毫米的新炮,是能打一千一百公斤的炮弹了。

    “按照工部和工匠们以前的标准,这已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了。

    “但是跟你要求的一千三百公斤的弹重,还是差的有稍微点远。

    “硬要满足一千三百公斤以上弹重,会让炮管和炮塔的重量大到难以接受。

    “所以现在工厂暂时停止继续改进设计,开始专门研究炮管的生产工艺了改进方案了。”

    朱靖垣听了直接点头:

    “果然是生产工艺跟不上了……”

    朱仲梁这时候把枪挂在了身上,来到了朱靖垣身边:

    “你那个炮弹的指标要求太高了,严重拖慢了下一代战列舰的设计进度。

    “我的建议是,如果不能短期内迅速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就应该降低设计指标了。

    “我认为,一千一百公斤的炮弹重量,弹重系数就已经可以接受了。

    “可以先投产,后续再慢慢优化工艺,在改进版上更换舰炮。”

    朱靖垣脑中归拢着自己还记得的这方面的信息:

    “生产工艺始终都是要提升的,用途不只是在生产大口径舰炮上。

    “不过生产工艺能不能迅速提升,这个是没办法简单预料的。

    “我把我的想法写出来,发给工部去试试看吧……”

    朱仲梁轻轻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你还真的有想法?”

    朱靖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暂时还只是想法而已,我还不确定是否能可行。”

    朱仲梁笑着说:

    “既然有想法那就赶紧去搞。”

    朱靖垣连忙答应着,继续打完了一个弹夹的子弹,走完日常训练流程。

    回到住处冲个澡,就回办公区整理自己的想法了。

    想到要优化舰炮生产工艺的时候,朱靖垣脑中想起来的东西,是用现代坦克和火炮上用到的“电渣重熔”和“身管自紧”两项冶金和制造技术。

    电渣重熔,是利用电流通过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熔炼钢锭,能够降低钢锭中的杂质,提高钢材的纯净度,同时改善铸锭结晶效果。

    通俗一点讲,就是这样熔炼出来的钢材,各项性能远远超过传统的钢锭。

    可以用来制作高膛压的现代火炮,高精密的铸件,以及轴承、模具、削切工具等。

    用这种工艺来制作火炮的炮管,可以在相同的炮管重量下,大幅度提升炮管承受能力和使用寿命,或者是用更低的炮管重量,达到原有的设计指标。

    电渣重熔技术的原理,其实在很早就有人发现了,露西亚人声称在十九世纪末,美国人声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就在电焊工作中发现了相关原理。

    但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技术发现者和厂商对这种发现的错误理解,直到五十年代末的时候,电渣重熔才开始在工业化领域应用。

    所以原本历史上的那些战列舰舰炮,直到淘汰都没机会用上电渣重熔技术。

    早期的验证性的电渣重熔炉,能够铸造的钢锭规模都很小,基本都只有几百公斤到几吨。

    四百毫米以上的舰炮炮管,重量是一百吨起步的。

    看似不可能将电渣重熔技术用在大口径舰炮上。

    但是朱靖垣同时也记得,电渣重融工艺本身难度似乎不高,重点是技术经验的累积。

    电渣重熔技术在五十年代末铺开后,只用了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到六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单炉铸锭规模就迅速提升到了百吨级。

    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国内就搞出了两百吨级的电渣重熔炉,这已经足够用来制造五百毫米以上口径的超级巨炮了。

    也就是说,六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就能制造四百毫米口径的电渣重熔舰炮了。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战列舰和大口径巨炮早就淘汰了。

    不过,在当前这个世界,大明如果从现在开始搞电渣重熔技术,直接开始工业化生产尝试,积累生产经验的话,应该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让大口径舰炮用上电渣重熔钢了。

    就算大口径舰炮早晚都要淘汰,坦克和陆军的火炮也是长期的需求。

    同时电渣重熔钢材可不只是能用于火炮,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样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