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仅仅是主要核心成员自由离开,这个条件其实并不算高。
而且当地距离巴拿马很近,下面的普通士兵和人口都能直接送去挖运河。
但是,你这个最后通牒是什么意思?
一个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叛军头子,直接拒绝自己的条件,然后向大明发最后通牒?
这能惯着你吗?
大明军官们的理解完全正确,朱靖垣给这些人的条件都是最后通牒,不是谈判邀请。
朱靖垣都不准备跟他们谈判。
怎么可能会接受他们这最后通牒式的谈判?
特别是朱靖垣还准备测试新的战术,特别是孙马丁这边已经投降了。
如果播利瓦再投降,那就只能去北殷洲测试了。
朱靖垣于是直接回应朱学堑:
“不要理会什么最后通牒,开始组织持续战略轰炸战术测试吧。”
作战命令下达之后,朱靖垣和负责执行任务的部队,都开始考虑如何执行作战计划。
麦德林位于安第斯山脉北部的支脉山谷之中。
周围都是年降水量超过两千毫米,甚至达到三千毫米的热带雨林。
每年三分之二的日子都在下雨。
就如播利瓦所说的那样,这里是炎热潮湿的山地,重武器是很难运进去的。
所以才让他龟缩防守到了现在,而且还有点谈判的底气。
就算是大明有了在这时候堪称犯规的飞机,也仍然需要相对小心谨慎的规划攻击方式。
新天府核心区之外的南殷洲地区,交通运输主要依赖海运。
所以攻击的发起点,最好是在海滨城市,或者是能通航的内河城市。
麦德林距离大明洋海岸线最近只有两百公里,看上去普通的轰炸机作战半径都能覆盖。
但是这条路线上都是热带雨林,都是常年高温多雨的地方。
飞机从东部进入麦德林,需要从东向西翻越安第斯山脉,这片区域山势格外崎区。
在暴雨之中穿过高山和深谷密林,这对当前的飞行技术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果在往返的过程中,突然遭遇大暴雨的话,是非常的危险。
虽然可以临时爬高到云层上空,但云层高度是不完全固定的,这时候的战斗机不是后世那种随便爬上万米的飞机,而且穿过雷雨中的云层本来就有危险。
相对而言,麦德林东部和北部,地势相对平缓一些。
麦德林往东不到一百公里,就是地势平坦的山谷地区了。
往东两百公里外,就是年降水量一千五百毫米的热带草原气候了。
在两百公里的航程内,大明的单发战斗机和轰炸机,都能够完全发挥作战能力,都可以满载甚至超载作战。
虽然这里是内陆地区,但是有哥伦比亚地区最大的河流,马格达来纳河,就在这片山谷中经过,天然的通航条件就很不错。
河口有河海联通港口,可以让海船在海港靠岸,转内河船舶逆流而上运送物资。
所以,作战部队将小型飞机的基地,选在了麦德林东北方向两百一十公里外的一个沿河的小镇上。
这只是小型飞机,大型飞机的作战距离更远,可以把基地放的更远。
麦德林往北四百六十公里外,就是加勒比海沿岸的的卡城(卡塔赫纳港)。
这里的降水量就降低五百毫米左右了。
卡城有比较成熟的港口和城区,本来就就是南殷洲北部的作战补给中心。
大型运输船通过海运补给,弹药量当然是非常充足的,气候也适合储存和维护飞机。
大明的双发和四发轰炸机,以这里为起点就能直接轰炸不到五百公里外的麦德林。
这里本来就有小规模的简易航空作战基地。
大明在南殷洲的第一个战略轰炸基地就被选在这里。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尽快扩建机场,输送和转运并集中飞机。
大明乃至世界的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到如今还不到四年。
在这之前世界上并没有飞机场这种设施。
在南殷洲的剿匪战争中,为了测试朱靖垣的作战方案,在陆续修建了一些简易的机场。
建设的时间有限,修建高标准的机场也来不及。
这个时代的螺旋桨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