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分成了上下两个半旬,上半旬最后的一天被定为休息日。
这样每旬十天共休息三天,每个月三旬总共休息九天。
瀛洲的复杂机械智能实验进入了第二阶段,完成了十万原件的组成的复杂机器瀛洲二号。
瀛洲一号仍然被继续保留做实验,不断地优化和升级驱动程序和身体结构。
瀛洲二号的身体规模更大,已经宛如远古历史上的恐龙一样了。
瀛洲二号的表现与一号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是工匠们的技术进步了,元器件规模更小了,驱动程序更加完善了。
瀛洲二号可以站起来走路了。
朱迪镧已经制定了目标,下一阶段实验分成两个方向。
一个是缩小瀛洲二号的脑子,同时设计一个鱼类的身体,在专门挖出来的水池中实验。
就算是老鼠也有数千万个脑细胞,十万个元器件构成的脑子,可能不足以控制四足陆地动物的身体。
另一个方向是继续做更多元器件构成的脑子,确定更多的原件数量会不会有额外效果。
皇帝公历二零九零年,长宁十五年三月十日。
朱靖垣在预定的时间之外被唤醒了。
自己的生母梁云英去世了。
已经八十岁的朱靖垣,对于自己生母去世这件事情,心中只有一种淡淡的哀伤。
按部就班的调整身体的同时,朱靖垣先看了这两年的最新的报告。
空军完成了第一个月面基地建设,可以实现在月球表面长期值守和实验了。
瀛洲三号已经建成两年,一台拥有鲨鱼形状的智能机械,拥有十万个原件组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建成两年后进行了很多实验,更加简单的身体结构让它的灵活性明显增加了。
但是最为直接的实验目标,也就是对机械自主意识的发掘,仍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瀛洲四号刚刚简称,是一个拥有一百万个原件组成的高级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机械动物。
脑子和身体变得更加复杂庞大的它,同样不具备任何工程上的实用性。
最终的实验目标方面也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总体上看,在智能机器全面普及的驱动下,社会生产力正在快速飙升。
硅晶半导体产业好像到了物理极限,但是好像又没有到。
单个晶体管本身似乎没办法继续缩小了,但是可以从平躺着变成侧躺着。
再从侧躺着变成坐着,从坐着变成站着,最后再一层一层的堆起来。
随着工艺和设计上的不断优化,等效制程已经压到了0.1纳米。
由于量子计算机的特殊性质,通用量子计算机很难实现。
但是现在有了用传统硅晶计算机做控制器,用量子计算机作计算器的混合模式的计算机。
计算效率相比以往的传统计算机再次提升了几个数量。
另一边,各种类型的智能机械,在大明的四大官厂已经基本普及了。
小规模民间资本在这个时代加速消退,现在已经基本只剩下街边的个体户了。
官厂工人基本工钱提升到了每月三百银钞,大概可以折算成朱靖垣前世的三万人民币。
但是大明主要城市的常规物价,却仍然只有自己前世的小县城的水平。
正常汽车的价格随着智能机器的普及降到了一百银钞。
三百银钞就已经是属于高档车了。
典型的拥有完整功能的智能手机价格降到了几银钞。
更重要的是,由于民间厂商近乎消亡,金钱的实际作用正在加速减退。
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手中的钱能干什么了。
但是人们想要完全不上班也不行,所有的社会基础服务都在四大产业集团之中。
只要加入四大产业集团,就要按照规划稍微干点活儿。
不过这个活儿通常也不辛苦。
如果是生产性质的工厂,商店等服务性质的商行的工人。
一天工作六个小时,工作两天休息一天,每旬额外一天自由选择的休息时间。
已经完全信息化,进而实现了高度智能化的时代,各个阶段的管理者们上下其手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已经可以真的给最基层的工人们更多的自由选择是和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