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第0474章 云台第三位(2/3)

不过依照我的猜测,无非就是结盟,亦或者招降。”

    鱼禾思量了一下,道:“结盟的话,倒是有可能。招降的话,应该不会。刘歆也好、公孙述也好、王匡也罢,都不是愿意帮他人做嫁衣的人。”

    阴丽华沉吟着点点头。

    鱼禾继续道:“他们若是结盟的话,应该会盯上京畿重地。因为京畿重地被他们三家的兵马围了一半。

    你让潜藏在他们治下的四海镖行的探子仔细查探,有什么动静,随时回报。”

    阴丽华应道:“我会吩咐下去的。”

    顿了一下,阴丽华又道:“不过绿林军应该对朝廷形成不了任何威胁。依照南阳郡的探子回报,绿林军中已经出现了分裂。

    王常、马武等人率领了一部分人,脱离了绿林山,往南阳郡的其他地方去了。

    绿林山如今就剩下几个人了。”

    鱼禾沉默了一下,道:“我让你盯着的那几个人,有什么动静?”

    阴丽华迟疑着道:“你说的可是刘秀那个登徒子,刘伯升那个游侠儿,还有贾复那个小子?”

    鱼禾点点头。

    他早早的就吩咐南阳郡的人盯上了刘秀、刘伯升、贾复等人。

    这几个家伙在起兵之前,一直盘桓在老家,并没有四处走动,所以很好找。

    阴丽华面色有些古怪的道:“刘秀那个登徒子,除了整日里在家里读书外,并没有任何异常。倒是刘伯升,借着家中的薄资,在南阳郡爆发瘟疫的时候,收留了不少无家可归的汉子。

    绿林军分兵以后,他有些蠢蠢欲动。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多少动作。

    至于贾复……那小子如今在县里可是一个名人。”

    阴丽华对刘秀这个登徒子的感官不好,她不明白鱼禾为何会关注这个登徒子,所以面色古怪。

    鱼禾听完了阴丽华一席话,饶有兴致的道:“仔细说说……”

    阴丽华愣了一下,“谁?”

    鱼禾笑道:“当然是贾复了!”

    至于刘秀和刘伯升,鱼禾让人盯着他们,只是为了掌控他们的动向,并不是关注他们。

    刘秀和刘伯升都是有称帝之心的人。

    又是汉室后裔。

    鱼禾不可能招揽到他们。

    鱼禾也从没想过招揽他们。

    贾复就不同,没那么复杂的背景,也没有什么称帝之心,年纪小,能耐却不小。

    鱼禾早早就盯上他了,只是碍于他年少,就让他在家乡多待了几年。

    阴丽华好奇的瞥了鱼禾一眼,道:“贾复啊,那个少年人除了有一些坚持外,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你为何如此看重他?”

    鱼禾看着阴丽华笑道:“你先说说他如何成名人的?”

    阴丽华见鱼禾不愿意回答自己的问题,也没有追着问,而是依照四海镖行探子文书中所书的情况,向鱼禾讲述了一番贾复成名的过程。

    “那小子是一个学儒的种子,师从南阳郡的李生,学习《尚书》,不到两载,学问就已经超过了一众同窗。

    李生夸赞他有将相之才,还将他推举到了县里充任县吏。

    南阳郡遭了大灾,县中的县吏、县卒死的死,逃的逃。

    县宰急需用人,也不介意他年纪小,就将他纳入到了县衙。

    然后派遣他跟随一群老卒去河东运盐。

    路上遭遇了匪徒。

    一众老卒丢下了盐全逃了。

    唯有他一个人将盐运回了县里,解了县里缺盐之苦。

    县里的人也因此称他为小英雄,对他推崇备至。

    县宰更是破例将他升任为功曹。”

    鱼禾一脸恍然,点了点头。

    他还以为贾复因为何时成了名人呢,原来是因为盐的事情。

    此事历史上有记载,鱼禾倒不觉得有什么新奇的。

    真正让鱼禾觉得新奇的是贾复的年龄。

    “我若记得没错,贾复如今才十三岁吧?”

    阴丽华哭笑不得的道:“准确的说是十三岁半。”

    鱼禾感叹道:“十三岁半就有如此能耐,还被破例任职为县功曹,确实是个少年英雄啊。”

    依照历史上的记载,贾复确实是少年成名的,十四岁率众造反,响应绿林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