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如故》

24 北门关(2/3)

诗词,还是纠结于内宅?

    可她已经驰骋疆场,护住半个国家,心志坚韧,计谋无双。

    他听伯父提起过,她一人在邯郸过得很艰难,权贵的冷脸比这世上最锋利的剑还要伤人。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有如此磅礴的力量去爱百姓,心中丘壑,可见一斑。

    每每想及此,他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铮铮男儿,甘愿为此倾倒。

    寂寥的冬日,天色苍白,风终于停下呼号。远处的山是深褐色,近处的枯枝断丫上还有残雪,空气又冷又清。

    山间小路上,一匹骏马飞驰,马蹄声在山谷回荡,伴随着女子的喝声:“驾!”

    幽深漫长的甬道,两侧宫墙有三个人那么高。墙是墨灰色,压得一条甬道都是令人窒息的幽暗。

    一列人安静快速地穿过甬道,只有佩甲清脆的声音回荡。

    巍峨的大殿,金碧辉煌。殿内左右八根高柱,贴金盘龙。殿中开阔约有二十人宽,列站两侧各两排官员,恭谨严肃地站着。

    上首坐在龙椅上的人粗眉大眼,面色黝黑。他穿着金色的龙袍,头戴金冠帽。

    殿外走进来一人,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皇帝露出微妙的神色,捻着手指。

    云昭一身束袖紫衣,身无缀饰。她未及修饰形容,显得风尘仆仆。

    云昭目不斜视,走到殿中,恭敬地拜下:“大楚使臣云昭,拜见秦皇陛下。”

    “使臣?你可携带国书?”右侧为首的老头冷哼一声。

    云昭抬起身子,笑眯眯的看向他:“本侯只会带一份国书来,那便是铁骑踏破汉城带来的降书。”

    贺相年逾半百,头发花白,一双小圆眼精神矍铄。此时他圆目睁瞪,充满敌意地看着云昭。

    云昭莞尔,丝毫不在意自己的一句话引起殿内所有人的愤愤不平。

    她抬头看着皇帝:“陛下,云昭此番来是带着诚意,归还陛下七万将士。”

    皇帝眉头一纵,左侧一位着武官官服的人问:“你的条件呢?”

    “大楚要北门关。”

    此话一出,殿内哗然。

    云昭继续说:“多年来秦楚之战,十之有九,因贵国而起,大楚百姓不堪其扰。陛下割舍北门关,从此关门紧闭,互不相犯。一座无关紧要的关城,换西秦七万将士,陛下,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不是吗?”

    皇帝冷漠地盯着她。云昭坦然。

    “陛下,咱们拿下她,楚国南境军也不会看着他们的主帅被杀。”方才那位武官说。

    云昭无情地戳破他的愚蠢,用一种嘲弄又轻松的语气说:“难为大人如此看得起我。云昭贱命一条,怎么比得上七万英魂,还有一座关城呢。”

    武官瞪她一眼。

    “陛下,北门关虽是边城,却不是秦国北部唯一的关口。没有北门关,尚有朱阳河与朱阳城为门,朱阳城关极尽地势之优。且我楚只为自保,护南境百姓不再沦于战火。”她将利害剖析,算得上耐心。

    云昭看了一眼皇帝,又看了一眼方才说话的武将,轻笑一声:“或许陛下也可以听取方才那位大人的话,将我绑起来。不知道陛下敢不敢赌,玉阳军是会放归北门关和七万将士,还是任我死活,踏平汉城。”

    她的神色甚为平静,没有挑衅也没有惧怕,仿佛在说:你看今天天气真不错。

    殿内所有人都被她所谓的赌震住,她好似全然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这显然是冒险的决定。

    皇帝忧心忡忡地站起来,悲天悯人的样子说:“朕,不能弃我军七万将士于不顾。使臣的条件,朕答应了。”

    他装作慈悲,选了不得已的退路。

    七万将士,牵连着秦国大半民心,这赌注他输不起。

    关王砚书的地方,是柴房改的临时监牢。

    黑压压的屋子,一扇铁门,两侧的窗子都被铁栏杆围住,又封上木板。牢房里整日都是漆黑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天不必受风寒之苦。

    王砚书坐在角落,闭着眼睛。三天未进水食,他的唇上已经没有血色。可他的神色还很平静。

    忽然大铁门被打开,发出刺耳的声音。陡然照进来的日光令他不适。

    不等他睁开眼睛,已经被人拎着领子被迫站了起来。

    “你耍我!”

    赵士男暴怒的声音刺透他的耳朵,令他的心跳剧烈的颤抖。

    王砚书睁开眼,淡漠地看着他:“将军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