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第二百八十九章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2/5)

括整个江南道,附近的河北道,河南道,甚至就连陇右道,都有百姓自发前往工程一线。」

    「末将前赴东海岸的路上,就亲眼目睹赶着马车,去支援南水北调工程的百姓……末将响起陛下口谕,我们大唐有全天下最好的百姓,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再艰巨的工程,也一定能够成功,只要是为人民,为百姓谋利益,谋福祉,百姓们能舍命相助……」

    王玄策和席君买的话,让李世民双眼泛红。

    长孙太后也是激动不已。

    呼!

    李世民长舒一口气,注视着李泰开口说道。

    「青雀,永远记住你大哥这些话,大唐永远全天下最好的百姓,无论什么时候,要对百姓们好。」

    「南大陆疆域之大,远超原本大唐的疆土,未来一定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青雀,责任重大啊。」

    李世民红着眼睛,语重心长的叮嘱道。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大哥口谕,儿臣铭记在心。」

    「嗯…」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双眼再次往薛仁贵三人看去。

    「仁贵,岳父刚刚错怪你了,是岳父不好。晚上岳父亲自为你烤全羊,算是对你的补偿。」

    不得不说,有一说一,李世民确实是个知错就改之人。

    这一点,做为一代帝王,非常之难得。

    「岳父大人言重了,莫说是您,小婿初闻此事时,也是满脸的不相信。」

    「至于烤全羊,小婿以为,岳父烤的,肯定非常之香。」

    哈哈哈哈。

    李世民闻言开怀大笑起来。

    爽朗的笑声,算是掩盖一下,自己的尴尬。

    浅饮一口茶水后,李世民再次开口说道。

    「以举国之力,从扬州开始的话,寡人以为,五年之内,可行!」

    没想到李世民话音落地,王玄策来了一记神补刀,让李世民差点打翻面前的茶杯。

    「启奏太上皇,其实还有一条汉口线,陛下言称,汉口线才是难度最大的一条线。」

    「还有一条汉口线?」

    李世民,长孙太后和李泰,几乎是齐齐脱口而出。

    一条扬州线,已经不可思议了,即便是举全国之力能在

    五年内完成,那也是非常之紧张的。

    眼下,看来。

    竟然还有一条汉口线,这不是要老命了吗?

    「玄策,不会把房遗爱他们派去汉口了吧?也立下了军令状?」

    长孙太后,担心长乐的驸马啊,忍不住脱口而出。

    李世民也瞬间回过神来。

    如此说来,一切皆有可能,而且可能性还非常之大。

    「回太后的话,房尚书并未前往汉口。」

    好在王玄策的回答,及时消除了长孙太后和李世民心中的忧虑。

    不过王玄策接下来的话,让李世民和长孙太后,立刻又坐不住了。

    「太师和太傅看到陛下圣旨后,彻夜难眠,二人连夜奋笔疾书,八百里加急,请求参与南水北调之工程。」

    李世民闻言非常欣慰的点点头,房玄龄和杜如晦,不愧是股肱之臣,即便已经年迈,依然是处处为社稷民生着想。

    下一息而已,李世民面色骤然大变。

    「陛下思虑再三,最终答应了太师和太傅的请求,命其二人督办汉口线,并且带上了三位殿下,一同前往……」

    李世民直接弹坐而起,长孙太后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带上了长安和吉祥他们?」

    李世民话音落地,王玄策如实回答道。

    「回太上皇的话,正是三位殿下。」

    「可带宫女或内侍?」

    李世民护犊子心切啊,那里可是有自己的嫡长孙啊。

    王玄策摇摇头开口说道。

    「未带一名宫女或内侍。」

    心疼皇孙的李世民,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房玄龄和杜如晦,胆识谋略自然不必多说,可是让他俩照顾自己仨皇孙,能照顾好吗?

    「你们为何不劝劝陛下?皇后和红袖,添香,两位妃嫔,也都不劝劝陛下吗?」

    李世民是真上火啊。

    孩子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