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索干翻乱世》

第31章 只有刘备、诸葛亮、关索三人的绝密会议(2/3)

平关,必有重兵驻守,既要防备羌兵入侵,亦要防备曹魏入寇。

    而下面建宁郡那里亦要有重兵,防御蛮王孟获进犯。

    防备东吴的兵更不能少。

    吕蒙已经用他的脑袋和五万士兵证明过了,数他们东吴不是东西。

    所以从各处紧要之地防守情况看,蜀中可调之兵并不多。

    蜀之版图远比魏小,亦比吴小。

    钱和粮食也比不了吴魏二国。

    士兵和军械这些的数量都逊于那二国。

    刚立国不久,根基也无法和吴蜀相比。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的就是刘备这种情况。刘备活着还好,他一死指不定多少地方叛乱呢。

    诸葛亮用羽扇指着荆州,又指了指上庸三郡,然后朝吴的地图移去。

    关索叹道:“丞相,东吴的地形太好了!有山水相隔,如果咱们出兵攻打曹魏时,东吴若偷袭,大可全力来攻,而咱们却不能全力来守!”

    曹操灭诸侯无数,无敌于天下,只有在赤壁折戟沉沙,因为他临时征调的水军不管怎么努力也打不过孙权已经训练了十多年的水军。

    而建业、柴桑这种江东重地,地形实在太奇特,大水之后还有大山!

    敌军根本就没有能力靠近岸边,孙权在岸边修筑了无数坞堡,巧夺天工,依高山傍急水,他可以随便打敌人,敌人却打不到他。

    关索说完这句话,发现伯父和丞相正在以一种夸赞的眼神在自己。

    “丞相,我没有打仗经验,在您这种兵家大师面前,难免班门弄斧,您别见笑!”关索虽然爱好三国这段历史故事,但离真正的兵法大家可差的太远了,他也压根就没打算不懂装懂。

    他这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刘备很满意,他拍着关索的肩,温和地说:“维之,你比马谡强多了!以朕观之,那家伙就是个纸上谈兵的蠢货!而你呢,见解精深,悟性超强,却仍然谦虚谨慎,这才是大将之风!坐高位的人最忌讳狂妄!”

    “伯父金玉之论,孩儿当谨记!”关索虔敬道。

    诸葛亮也对关索表达了赞赏的看法:“蜀中很多文武建功心切,总想怂恿陛下灭了吴魏,能像维之这么稳重的人,实是不多啊。”

    关索道:“能得丞相这样的高人金口一赞,真是三生有幸。”

    刘备有些急躁:“丞相,朕征战一生,总算开基立业,今已垂垂老矣,总想着快速一统!但朕亦深知,大势不可违,这事急不得!依你看,咱们要出兵的话,该从哪打?”

    诸葛亮的羽扇指在了长安左边的位置。

    关索顿时明白了:“雍凉!”

    刘备想了想说:“也对,襄阳坚城极难攻克,纵然打下来,宛城、许昌那一带俱有重兵,而且若击许昌那方向,曹贼定会调集百万大军来守,咱们不可能吃得下。”

    诸葛亮颔首道:“正是如此,可利用地利之势,击下陇西,再徐图长安。逐步蚕食曹魏的地盘。”

    刘备和诸葛亮都认同这条方针。

    关索没说话。

    刘备问道:“贤侄,你这修习异术之人,必是悟性过人,你说说,丞相的主张,可行否?”

    关索向诸葛亮作揖道歉。

    “丞相恕罪!”

    诸葛亮奇道:“维之这是何意?”

    “丞相乃当世大才,小侄仰慕丞相多年,但丞相用兵太过保守,不敢行险,这未必是好招。”

    刘备非常惊奇,当世之人还有人敢说诸葛亮用兵不好?

    诸葛亮更不生气,他是虚怀若谷的高士,当即收起羽扇求教道:“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维之,说说你的看法!”

    既然诸葛亮是这样的态度,那也就不怕得罪他了,而且他那样的君子,也不会计较:“丞相此方略,乃是四百年前高祖用过的方略。当年那样做是对的,因为当年汉水旺盛,方便运兵运粮。而如今汉水大多支流已经干枯,丞相再用这招,转运粮草极是不易,打上二十年也是隔山打牛!”

    诸葛亮执扇拱手,双眼有喜色:“维之,说下去!”

    “魏延将军那种喜欢冒奇险的人,最适合作为奇兵①,配合丞相的正兵出击!把马超也派上,他和曹家仇深似海,必以死战!我父亲在荆州牵制襄阳兵,丞相作出大举出兵击陇西的态势,让魏将军和马将军奇袭子午谷,径取长安!”

    关索指着那条小道。

    在地图上,特别不明显。

    那条小道特别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