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刘玄德》

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民自来不可轻(2/3)

铜臭的商贾之人也是寻常之事嘛,无须大惊小怪。”

    “之前几任北海相初来之时不也是如此?后来还不是和咱们好的很。年轻人,总是需要世道多多打磨打磨的。”

    他将手中参汤放下,话风一转,“只是世道艰难,若是他冥顽不灵,那就怪不得咱们这些老家伙先教他一个道理了。”

    “田老的意思是动文还是动武?”李家家主问道。

    动文自然是打听清楚此人的喜好,喜爱钱财也好,喜爱美人也好,他们送的起。

    至于动武则更是简单,无非是让这个自幽州而来的年轻人不明不白的死在任上罢了。

    于东汉一朝,三互法之下,不明不白死在任上的官员不可胜数。

    田中笑道:“不急,先文后武,先礼后兵嘛。”

    ……………………

    数日之后,刘备带着关羽前去拜访国傅周仁。

    国傅者,顾名思义,即教授王侯学问,规范王侯言行的老师。

    国相国傅,俱为两千石。

    这几日贾诩已然暗中派人将周仁的底细查了个清楚。

    此人是世家子弟出身,久历仕途,朝中之人以其言行方正,这才让他来北海国做了这个国傅。

    此人在北海多年,熬走了几任北海相,行事倒是颇为清廉直介。平日里清贫度日,也不曾以手中权力以权谋私。

    可惜独好虚名。

    此人对士人极为看重,对田中等人以豪富弄权的行径历来嗤之以鼻,甚至与他们多有争斗。

    只是读书人,尤其是他这般读书人,注定是斗不过田中这些商人的。

    君子,常被欺之以方。

    贾诩对此人的评价倒是颇为贴切。

    清流。

    自身不随时流,不为尘世所污,确也是难得的人物。只是虽不与世道同流合污,可也难对世道有所裨益。

    看破世情,却又做不得事情。

    此时两人来到周家门前,投上拜帖,有人将他们引入正厅。

    在正厅之中,正有一个身着长衫的中年人负手而立。

    青衫消瘦,留着一副长髯,倒是一副文士的好相貌。

    “刘君前来北海赴任不过数日,初来乍到,不去国中体察政事,却是先来拜访老夫,只怕非是治国理政之道。”堂中之人望向刘备,言辞凌厉,带着些许教训意味。

    刘备却是全然不在意,坦然迈步走入大堂之中,“只此一言,便知国傅对为政之事确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然堂堂国傅,也不会被区区商贾豪族逼迫的称病家中。如今大王身侧豺狼啸聚,豺狼未除,如何复问狐狸!”

    周仁沉默片刻,开口问道,“如北海所言,谁为狐狸,谁又为豺狼?”

    “此间情形如何,备东来不过数日,已然看的明白。国傅久在大王身侧,如何不知?自是豺狼在庙堂,狐狸在田间。”刘备笑道。

    “刘君此来何意?欲嘲笑于我不成?”

    周仁言语之间颇有些愤满,“此间情形如何自然不难看出,刘君之前的几任北海相自然也看的出,只是彼等皆是与那些满身铜臭之气的商人为伍。若非如此,我等清白之人如何会沦落到这般田地。虽有心除贼,可终究屡受掣肘。”

    刘备笑道:“国傅还真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听闻城中士人皆是以国傅马首是瞻,按理说即便在这北海之地士人之力不如商人,可相差也应不多。最少不该是如今这般如此悬殊之局。国傅这些年其实不曾做出什么事情来。”

    周仁许是被刘备说中了心中痛处,闻言叹息一声,“国中自然有不少忠义之人,我也曾有几次想要用计策剿灭那些商贾,只是这些人诡诈的很,与国中官吏多有勾结,行事又无下限,我所设计谋多被破去,往往还要牵连无辜之人,使国中庶民多有损伤。几次之后我便不敢再随意出手。而那些人也是越发猖狂起来,直到如今已然是尾大不掉,难以拔除了。”

    刘备点了点头,“国傅既知缘由所在,却依旧狠不下心来做出决断。”

    “只要国中庶民得歇,我等这些人苦一些也算不得什么。”周仁长叹一声。

    “好一个大仁大义,忍辱负重的周国傅。想来最初不过是那些商贾寻人四处造谣国傅不顾庶民死活,国傅怕坏了清誉不敢再下手,这才致使这些人做大。”刘备忽的冷笑一声。

    身后的关羽见自家兄长神色不对,在身后扯了扯刘备的手臂,却是被他挥手甩了开去。

    今日他们本是为联合周仁为首的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