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九十五 谢谢,我自己(五更求订)(2/3)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超额完成了复仇,把公羊春秋给罢黜了。

    刘备不想讨论公羊春秋曾经有多么热血,曾经给西汉帝国带去过什么样的荣耀,他也不想讨论左氏春秋和谷梁春秋有多么迂腐。

    他只知道,东汉末年的公羊春秋学派和西汉时期的公羊春秋学派早已不是一回事。

    流于繁琐、谶纬之学,咬文嚼字,逐字逐句的深究深究再深究,竭力让它变得难以掌握、难以解释。

    那些掌握公羊春秋解释权的学派根本不想着发扬光大它,只想着将它封闭起来,成为他们的禁脔,如此,就能垄断上升途径。

    所以他们选择了封闭,选择了保守,选择了腐化。

    他们曾经推动过西汉的辉煌,可时至如今,他们已经腐朽不堪,是东汉帝国进入坟墓的一大推手。

    坏的不是学问,而是人心,争的也不是学术,而是权势和利益。

    公羊春秋学派和左氏春秋学派之间,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间,从来就不是学术之争,而是权势与利益之争。

    古文学派真的把左氏春秋的精神当做他们追捧的行事法则吗?

    今文学派又真的把公羊春秋视作绝对的精神指引吗?

    还不都是利益?

    曾经的公羊学派热血奋进,所以成为汉武帝所认可的学派,立为官学,对整个国家的政治风向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而现在他们故步自封,自我封闭,只想着追求权势和利益,再也不在乎学术。

    那么被左氏春秋挑落下马,只能怪他们自己。

    同样,刘备还知道因为今文经学曾经的霸主地位使得他们失去了进取精神,由此在魏晋时期被古文经学成功取代。

    今文经学由此落寞,古文经学一家独大。

    一直到清末,为了反抗腐朽的清王朝,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今文经学才再次被人们拿了出来,公羊春秋的热血才再次被拿了出来。

    讽刺吗?

    很讽刺。

    可是他刘玄德是活在当下的。

    当下,左氏春秋学说乃至于整个古文经学派都是学术昌盛,极具活力,欣欣向荣,是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样貌。

    与老迈腐朽的今文学派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时代,古文经学就是代表了新兴势力的活跃与热血,而今文经学是因循守旧抱着利益死死不肯撒手的冢中枯骨。

    谁胜谁败,自有历史做出选择。

    刘备不过是顺应了历史,并且在其中助推了一下,利用刘宏这个不那么擅长帝王术的皇帝和一群胆大包天、贪婪无度的宦官,实现了对今文经学的致命一击。

    而他自己也顺利得到了古文经学派的投桃报李,成功成为古文经学派真正的核心人物,将带领他的家族——涿郡涿县刘氏成为未来古文经学派的重要传承家族。

    他,刘备刘玄德,偏远州郡破落汉室宗亲出身,自幼丧父,织席贩履之徒,和母亲相依为命多年,吃糠咽菜,辛苦生活。

    而后他奋起拼搏,抓住机遇,从十三岁到二十一岁,连续三次跨越自身阶层。

    从平民成就豪强,从豪强成就士人,又从三流士人一步登天,直接跨越到了士人之巅——阀阅之家的士人。

    相当于他已经成为了大汉帝国社会地位最高的少数精英当中的一人,并且注定将会在未来成就一番大事业。

    不管是熟悉他的经历的人还是不熟悉他的经历的人,都应该为此感到震撼,并且由衷的佩服乃至于敬畏他。

    只是外人只知道刘备一路走来创造的无数奇迹,却不知道这奇迹背后到底藏着怎样地艰辛和危险。

    所以在激动的情绪发泄完成之后,刘备泡在热水里,泪如泉涌。

    他哭得声嘶力竭。

    从最早的时候吃糠咽菜织席贩履,顶着夏日炎阳和冬日风雪从家里走到县城,大几里路,他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风吹雨打不停歇,又冻又饿,受尽苦楚。

    后来发迹,也不是靠他人施舍,而是靠自己的勇猛和搏命。

    要不是因为勇猛敢于搏命,他没办法在街头立足,更不可能成为涿县的街头霸王,赚取第一桶金。

    搏命的时候,面对的都是对方的木棍、竹枪,乃至于真正的钢刀,那些东西稍微磕磕碰碰都有可能造成流血伤口,从而引发感染,继而死亡,死的毫无价值。

    他挺过来了,通过物理意义上的奋勇拼搏,打出了街头霸王的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