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第一百八十七章,王允之谋(2/3)

日,待一切尘埃落定,想必你会弃暗投明。”

    很显然,王允这是要囚禁郭嘉,不让他指挥锦衣卫搅局。同时也侧面证实了一件事,他自信即使没有郭嘉的帮助,他也能控制住洛阳局势。

    郭嘉淡然道:“王师难道不知放虎归山的道理?”

    “老夫更想看看你的锦衣卫有多厉害,而且老夫相信你是个聪明人,只要刘备败亡,你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王师就这么自信?”

    郭嘉有些吃惊,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留守洛阳的大将是牵招,刘备的少年好友。

    牵招手中掌握着一万精锐,这也是洛阳城内数量最多,且战力最强的一支兵马。可以说,牵招的立场能够影响整个洛阳的形势。

    难道王允有办法让牵招倒戈?

    郭嘉反复推敲之后,最终得出一个答案。

    乐隐。

    这个人不仅是当代名士,也是牵招的授业恩师,如今正在何苗手下任职。如果有这个人从中牵线搭桥,牵招还真有可能倒向王允。

    当然,也只是可能。

    牵招的态度取决于他对刘备的忠诚更高,还是对授业恩师的敬意更深。

    事已至此,局势已经有些超出郭嘉的掌控,只希望刘备的眼光没错吧。

    郭嘉收起思绪,由衷赞叹道:“好一招明修栈道,暗渡成仓,王师,学生受教了。”

    他此时已明白前因后果,美人计只是王允用来迷惑他和刘备的手段,真正的杀手锏是牵招这个人。

    之所以会酿成这个结果,是因为他和刘备都轻敌了。

    他们自认为有着先知先觉的条件,下意识认为王允一定会使用美人计,却忽略了对现实的判断。

    因为他们二人的改变,天下形势早已有所不同,王允的计策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

    王允不会想不到,郭嘉从刘备还是平民的时候就开始辅佐,这样的人绝不会轻易背叛。

    王允笑道:“非战之罪,老夫钻研你多年,而你却对老夫知之甚少,说起来还是老夫占了先机。”

    郭嘉笑而不语,不到最后一刻,胜负犹未可知。

    ……

    此时此刻,牵招也在面临着人生一大艰难抉择。

    恩师上门,本该是其乐融融的景象,然而这位老师此行的目的,却是让他左右为难。

    乐隐以刘备挟持天子为由,将其冠以国贼之名,让牵招配合王允的行动,除贼报国。

    “老师,当初可是您规劝学生前去投效丞相的。”牵招不解,当初恩师对刘备赞不绝口,如今却又让他倒戈。

    这种态度上的巨大转变,让牵招有些难以接受。

    “不错,可你别忘了,当初的刘备是抗击胡虏之英雄。而今,他已经被权力所迷惑,沦为挟持天子之贼!”

    “你难道要继续助纣为虐么?”

    “若是如此,老夫便只当没收过你这个学生,你只管提着老夫的人头去向那刘备请功去吧。”

    乐隐已年近半百,须发已近花白,听到学生之言,他毫不犹豫开口训斥。

    牵招呆立原地许久,方才开口道:“学生,谨遵师命。”

    当夜,无数军队进城,封锁了各处街道,就连皇宫也被包围。刚刚恢复平静的洛阳城,再次陷入了剑拔弩张的气氛。

    ……

    几天后,并州,太原。

    深夜,刘晔行色匆匆的来到州牧府,会见了关羽。

    “禀君侯,近日各大家族来往甚密,在下怀疑他们有所图谋。”

    自追随关羽来到并州后,并州方面的锦衣卫便交给了刘晔执掌。通过各大家族来往的迹象,刘晔推断,他们是要起兵作乱。

    关羽坐镇并州,刘备除了举荐并州牧之职,还为他向天子请了一个“寿亭侯”的封号。

    “看来先生也已经得知消息了。”

    刘晔愕然。

    也?

    他这才发现,本该闲来无事的关羽,此刻却是一身戎装,大有即将出征的趋势。

    “君侯早已得知此事?”

    “我也是今晨才知道的,正准备派人去请先生,没想到先生也已经洞察到了蛛丝马迹。”

    关羽随即将郭嘉派人传讯之事道出。

    刘晔听完沉思片刻,随后很快明悟:“原来这次动乱不仅仅是针对并州而来,他们真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