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首辅》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二百五十章 无官一身轻(3/4)



    “嘿嘿,大人好记性!”王习赶紧说:“当初事起突变,我等仓促下迎战。谁知对方下手极狠,弟兄们被分割成好几块互相间无法呼应。

    亏得后来朱大人带着官军到了,不然连我这条命也搭在里面。呃,说重点就是……白山的尸身是我找到以后下葬的,我知道他最后怎么死的,埋在哪里。”

    “你想亲自去一趟?”

    “还有别人能去吗?再说作为白山以前的同僚,我也该把这些事和他家里人有个交代是不?”王习苦笑。李丹想想,用力在他肩上拍了两下。

    上次走这条路时队伍浩浩荡荡,李丹现在身边却只有吴茂、陆九、林宝通和一什卫士相陪。

    上饶解围后林宝通任务完成,他随后潜回复命,广信府的军情工作交给铁镏子负责,情报站则交给审杰的那个徒弟卢十七。

    团练里面保留两支情报力量并不合适,李丹决定将情报科的人和审家兄弟这些江湖人士都撤出团练,因此原情报科的关系全部平移到商团内,称消息科。

    一路上从林宝通口中,李丹了解到原来上饶城内的事还真是并非一帆风顺。卫所千户林小通的父母被娄家抓到,因此派人潜入城中胁迫他开门献城。

    幸亏林小通没有立即答应,害来人为帮他讲条件进入城两趟结果露了马脚。

    审大侠将情况报告后,于参将将计就计开门,在瓮城内诱杀数百敌军,射杀了林小通,敌人计策终归失败。这是在娄自时撤围前一天发生的,估计也是他最后的尝试。

    “茂才兄这次回来,我其实正在想需要派个人作为我的代表去商京,表面上身份可以是商团掌柜,在商京代我出面联络、安排交易。”李丹告诉吴茂说。

    “怎么,公子还真的想要在官场做下去了?”吴茂笑着问:“你就不怕掉进那染缸被染成黑色?”

    “一点自信都没有!”李丹批评:“焉知不是我们一点点把他们染成红的?”

    “黑色多,难呀!”

    “所以我要参加科举,认识更多举子,树立在文坛的威望,然后把有共同理想的人慢慢拉拢过来。等我们的人数量超过他们时,这缸水的颜色也就要变了!”

    李丹看向吴茂:“陈家已经被皇帝召回,我看陛下还是个英明的君主。

    如果没有人辅佐,他一个人势单力孤,很容易被那些士大夫给带歪了、跑偏了,但如果有我在,至少不会是隋炀帝那样的下场!”

    “你居然拿炀帝来比当今?”吴茂眉头惊奇地动动,忍不住想打开车门看看四周有没有人在偷听。

    “这车轮滚滚地,就算我喊两声外面也未必听得到。”李丹看出他心思微笑着安慰,然后接着说:

    “杨广这人英俊、博学,有才华、有见识,有文采、有武功,唯一缺的就是辅弼良臣。

    你看他做的事:开运河、建东都,灭南陈、征吐谷浑、伐高句丽,哪件事都有背后深刻的考量,都是大手笔。

    只可惜性格上过于急躁,又为了皇位稳定处死大量功臣,导致自断羽翼,身边只有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推波助澜。

    后来诸般征伐与营建过于频繁,滥用民力,在灾害面前国家不能救济,在与名家士族相处中又关系紧张、猜忌不断。

    所有这些最终导致辉煌的隋朝一瞬灭亡。

    是故一个英明果决的君主对国家来说是不可少的,但如果君主过分自以为是而身边又无臣子能够矫正,对天下人来讲反而可能演变为灾难。

    福祸的关系就是如此啊!我当初要科举,是为了接近皇帝,找到让陈家冤情得雪的机会。现在要参加科举,却是为了辅佐皇帝,让帝国吐故纳新,再发生芽。”

    “嗯,君前者为私,后者为公,前后变化善莫大焉。”吴茂拱手:“茂愿为公子前驱,为了让宇内廓清、吏治更化,同公子一道,奋力搏一程!”

    “好!”李丹非常高兴:“你到商京之后,先去四海居酒楼找金钱豹王金生。他是咱们茶山社在商京的负责人,也掌握着情报渠道。我会让他尽力协助你。

    你熟悉情况以后,可以自己决定在商京以什么面目、名分出现,以及如何开展。需要多少人手、资金请直接写信给我,我会指定一人作为咱们之间专用的信使。”

    越接近到家,李丹心情越是舒畅。以往没注意过这路上还有如此美丽的景色,他颇有兴致地看着,也注意观察田间人们如何春耕劳作,使用什么工具。

    有时让车队停下,走到地头和老乡攀谈。那些乡人不知道这和气的小公子便是他们口中“目光如电”的李三郎,只觉得这人好说话、不拽文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