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

第四百九十九回 大争之世(2/2)

另外找个商人。

    汤若望却很好奇,问道:“侯爷,为什么要找英格兰的传教士?”

    “额,想问一问英格兰的情况。”杨承应继续胡诌。

    汤若望虽然怀疑,却没有再问下去。

    由于,苽堡处于草创阶段,没啥可以看的。

    告别了孙元化和汤若望,杨承应即刻骑马前往下一站,盖州。

    与此同时,明廷对于如何处置杨承应起了分歧。

    在写着“九思”的匾额下,崇祯怒气冲冲的看着跪在面前的臣下。

    “你们都是大明的好臣子,就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办法来?”

    在收到马世龙的奏疏后,崇祯赶忙召内阁几位大臣,督师孙承宗,兵部尚书梁廷栋等入宫。

    但是听了梁廷栋给出的办法,崇祯更晕了:“要是像你说的那样,朕还用得着在这里发愁吗?”

    “臣知罪。”梁廷栋弯腰磕头。

    “徐爱卿,你怎么看这事?”崇祯扭头看向徐光启。

    徐光启此时已是礼部尚书。

    “陛下,臣以为此事虽大,却还没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徐光启奏道:“蓟镇防御空虚,才是当务之急。”

    崇祯没说话。

    梁廷栋道:“徐侍郎,你这话有失公允。什么叫还没到当务之急?再晚一步,关宁军就要被金州军收编。”

    “那么梁大人有什么好的办法?拉拢关宁军?还是擒拿杨承应,又或者是对他明升暗降。”

    徐光启一句句反问,把梁廷栋驳斥得哑口无言。

    “陛下,臣以为唯一的办法是,立刻释放袁崇焕。”

    钱龙锡出列奏道。

    崇祯立刻从不说话,变成了怒容满面。

    周延儒抓住机会,斥责钱龙锡:“你好大胆子,袁贼乃是陛下钦定要犯,你居然请求陛下把他无罪释放,是何居心!”

    “臣绝无别的心思,只是提出这是最好的办法。”

    钱龙锡不卑不亢的解释道:“趁着杨承应还没有正式整编关宁军,让袁崇焕继续带领关宁军,主要驻防蓟镇,可得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陛下,钱龙锡这是在包庇旧人!”

    周延儒赶忙向崇祯奏道:“他与韩爌关系匪浅,而韩爌正是袁崇焕的座师。”

    “陛下,周大人这是伪造。”

    钱龙锡涨红着脸,与对方争辩。

    “够了!”

    崇祯气闷不已,让你们来讨论杨承应的对策,又变成了讨论袁崇焕。

    殿内顿时一片安静。

    “孙爱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崇祯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孙承宗。

    可孙承宗也非常的为难啊。

    “陛下,臣以为不如派人把朝中弹劾他的奏折用箱子装了,送过去。”

    孙承宗想了一下,建议道:“算是给他一个提醒,在徐徐想办法。”

    “好,好吧。”崇祯叹了口气,只好应允。

    不这样做,没有更好的做法。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