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

第五百九十六回 愚蠢的决定(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夜深了。

    崇祯却还在批阅奏疏。

    昏暗的灯火里,他将一本本批阅完的奏疏,从桌案这边放在桌案那边。

    身后的小太监有规律的扇着团扇。

    这时,皂靴踩在光洁的方砖上发出的轻微响声,由远及近。

    王承恩捧着一摞奏疏,小心翼翼的走到皇帝御案前,轻轻放在一堆内阁呈送的奏疏旁,摆放整齐。

    “王承恩,朕问你一件事。”

    忽然,响起崇祯的声音。

    “奴才在。”王承恩立刻弯腰低头。

    “你说,马士英所奏是否属实?”崇祯问。

    王承恩微微一怔,想起下午马士英秘密上奏皇帝,弹劾宣府巡抚沈棨暗中资助东虏皇太极。

    他想起曹化淳的教训,沉声答道:“奴才乃内廷之人,对军国大事不敢妄言。”

    “朕和你一样都深居内廷,对外面的事全靠这一本本奏疏,你且说来听听,朕听着。”

    崇祯起身绕过御案,缓慢而僵硬地行走,坐久了也要好好的活动一下身子。

    “陛下,奴才以为此事有待斟酌。”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数日前,宁夏总兵贺虎臣上奏,说宁夏突然出现大批蒙古人,其首领极有可能是林丹。”

    崇祯知道这事,当时他还觉得奇怪,林丹都跑到宁夏,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在边境耀武扬威,向边将勒索财物。

    见皇帝若有所思,王承恩选择闭嘴。

    “说下去。”崇祯道。

    王承恩才道:“内阁刚呈送上来的奏疏,驸马已经成功袭取了归化城,俘虏大批蒙古人东还。”

    “什么时候的事?”崇祯忙问。

    “就在奴才刚搬进来的奏疏里面。”

    “快拿来给朕看。”

    “遵旨。”

    王承恩早有准备,杨承应的奏疏放在一堆奏疏的最顶上。

    他伸手拿到,双手捧着呈给崇祯。

    皎洁的月光落在光洁的方砖,明亮如白昼。

    崇祯在门口,就着月光看起了奏疏:

    臣兵部侍郎,经略蓟镇、顺天、辽东、保定等地军务,奉旨开府,燕国公驸马杨承应谨奏,臣自五月初一率军出塞,光复大宁卫及收复喀喇沁部落,随后与虎墩兔汗林丹于城外大战,击败之。又夜袭其营,大破之。在众将劝谏下,以三千精骑追逐林丹汗,兵不血刃占领归化城……

    后面是为将士请功的内容,以及请求朝廷将包括大宁卫在内的大片区域归于他名下,用以安置大量蒙古人。

    崇祯知道,所谓请功和封土都是客套话,重点在于请求朝廷继续拨给盐引,重建塞外的会州卫等卫所。

    “想不到,他人上百年来办不成的事,竟被他数月办成。追亡逐北,攻克归化城!”

    崇祯面色变得很不好看。

    他已经想象不出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能追着虎墩兔汗十几万部众打。

    同样一个对手,怎么宁夏和大同等地就那么难对付。

    贺虎臣还在奏疏里,恳求皇帝派兵支援。

    “朕懂你的意思,如果沈棨当真资敌,那只能去沈阳,而不是宣府。”

    毕竟后金军不可能绕过大宁卫,袭扰宣府。

    王承恩选择沉默,这事不能多谈。

    崇祯又道:“那么马士英属于诬告吗?可他也是进士出身,就算诬告,也不会在这个档口诬告。”

    很自然的联想到,马士英是不是与杨承应结党。

    但他很快否认了这个想法,因为杨承应一直都在辽东,要结党也不会找马士英这种连巡抚都不是的人。

    “传旨,命温体仁进宫见朕。”崇祯想不清楚,只好下旨。

    温体仁接到旨意,很快,出现在崇祯面前。

    “陛下,深夜召微臣入宫,不知所为何事?”

    温体仁手拿象牙笏,恭敬而小心翼翼的问道。

    崇祯命王承恩把几份奏疏送到温体仁面前,让他一一翻看。

    温体仁其实早看过,但为了不驳崇祯的面子,还是假模假样的把奏疏都看了一遍。

    “你怎么看?”崇祯问。

    “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