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

第六百二十七回 达成协议(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京都,二条御所。

    杨承应率幕僚随从坐在御殿的西面,对面是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

    斜对面是二代将军,德川秀忠。

    这坐的位置,可谓煞费苦心。

    如果幕府将军坐北朝南,杨承应做南朝北,不管行什么礼,都属于君臣大礼。

    杨承应自然不答应。

    因为他不是使者,而是握有雄兵的地方大员。

    如果东西对坐,身为现任将军的德川家光,理由坐在前面。

    那么已经退位成大御所的德川秀忠,坐在后面。

    儿子坐在父亲前面,成何体统。

    如果德川秀忠坐在前面,家光坐在后面,将军权威何在。

    所以,德川秀忠坐在斜着的位置,隐隐比杨承应高一丢丢。

    但他面向却是德川群臣,不算冒犯杨承应。

    德川家光与杨承应面对面坐着,是主要谈判对象。

    这么煞费苦心,没别的原因,全凭实力!

    众人欣赏着能剧,作为会谈前的调味。

    德川家光作为东道主,又深谙御下之道,眼睛只瞟了一眼酒井忠胜。

    酒井忠胜道:“大明国的经略,近日接待可还满意?”

    杨承应知道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点头应道:“承蒙幕府盛情待客,我这一路上都感觉不错。”

    “能让贵客感到舒心,也不枉准备这么久。”

    德川家光顺势接过话茬,“请问,经略与公方会面后,还想去哪里?”

    “领内事务繁忙,不能久留。”

    杨承应说道:“打算在与将军会面后,便率船队走内海,从对马藩前往李朝,再返回大明。”

    言下之意是,我时间紧,有事说事。

    “既如此,在下斗胆,直言领事馆一事。经几位老中研究,觉得此事多有不妥,恕我们不能答应。”

    谈正事,就要酒井忠胜上阵。

    杨承应缓缓颔首,知道这事不容易办成。

    幕府对于权力的敏感度,还是相当高。

    自元和元年的大坂夏之阵算起,到宽永十六年颁布第五次锁国令为止。

    幕府用二十四年的时间,完全统治倭国。

    这么长时间,幕府用各种手段渗透并控制各藩。

    颁布锁国令的原因之一,就是西南诸藩利用海外贸易,有不受幕府控制的倾向。

    如果杨承应设立在江户设领事馆,等于是把这种风气带到了德川幕府的核心盘。

    换谁都会本能的拒绝。

    杨承应对此早有准备,他看了一眼祖泽洪。

    祖泽洪道:“诸位疑虑,我方多少有些了解。设立领事馆,恰恰是规范双方贸易,避免出现包括走私在内,不受控制的因素发生和发生后及时协调处理。”

    这句话,说到了德川家光的心坎里。

    他眼前一亮:“如果领事馆本身从事违反幕府的行为,这又该如何处置呢?”

    这话的底层逻辑,不再是反对建领事馆,而是担心领事馆威胁他的统治。

    “虽然不能直接派兵进去把他们抓起来,但是可以派使者来辽东与我商讨。”

    杨承应说道:“将军试想,如果没有领事馆,像前几天的事发生一次两次,三次四次,难道次次都要互派使者沟通?”

    德川家光等人若有所思。

    “再者,你们最不用担心我会干这些事。”

    杨承应说道:“辽东与贵国隔着茫茫大海,这是其一。其二,谁会得罪顾客。得罪了顾客,谁买我的布,我又从哪里进口需要的粮食。”

    这话半真半假。

    有朝一日,布匹多到你承受不了。你再主动挑事,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但就眼前的局势来说,这话非常中肯。

    德川家光还在犹豫。

    身为大御所的德川秀忠,却开了口:“作为等价交换,我也希望在贵方建一个商馆。”

    “可以。北宁府深居内陆,不适合建商馆。”

    杨承应爽快的答应,“如果您愿意,可以在金州建商馆。那里有大规模的纺织作坊,可以省了不少路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