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

第七百零六回 注意远方(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在西方有一个鄙视链,越往东越强。

    沙俄基本上待在圈子的边缘。

    历史上,好听的“欧洲宪兵”,说难听点就是打手。

    是欧洲皇室无力应付风起云涌的革命,给了沙俄一个名誉,让他充当皇室的恶犬。

    沙俄在西方谁都打不过,在东方谁都打不过。

    究其原因,还是东方没有强国。

    在西方,为了争夺出海口,沙俄和奥斯曼帝国打得不可开交。

    但是在东方,由于他们入侵的地方都是极寒地区,连像样的国家都没有,所以无往不胜。

    靠着数百人的规模,从鄂毕河开始,在叶尼塞河、勒拿河、贝加尔湖等地建立一个个殖民据点。

    在崇祯六年,公元一六三二年,沙俄已经把据点建到勒拿河。

    如果靠“拔钉子”,把这些据点拔掉,要拔到猴年马月。

    所以,杨承应采取的策略是结好外喀尔喀各部落,寻找合适的人选作为代理人。

    再发挥“带路党”神功,带兵先把贝加尔湖的地方拔掉,给沙俄小小的东方震撼。

    让沙俄感受到压力,是愿意两线作战,还是愿意停下来谈一谈。

    请外喀尔喀来集宁需要一些时间,杨承应便带着多尔济达尔罕,到丰镇外围打猎,全当是消遣。

    丰镇是后来的名字,现在没有名字。

    它被一分为四,明军一分,蒙古人一分。

    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杨承应在马背上提着短铳,追逐猎物。

    后面跟着多尔济达尔罕。

    成群的麋鹿在草原上乱窜。

    “砰!”

    一声枪响,一头麋鹿应声倒地。

    杨承应勒住坐骑,看着倒地的麋鹿,被侍卫们上前套上绳索,慢慢拖走。

    “经略,这是什么火器?威力好大!还没有黑烟。”

    多尔济达尔罕瞧着经略手中的手铳,心痒得很。

    杨承应扬着短铳,对他笑道:“这是我在朝阳县新研制的东西,怎么样?想试一试吗?”

    “可以吗?”

    “有什么不可以。”杨承应把短铳递了过去。

    多尔济达尔罕擦了擦手,双手接过,然后他就犯了难。

    不会用啊。

    杨承应策马到他身旁,取下放在马鞍上的小包,指点他装填弹药和火帽。

    “朝上拿着,然后对准猎物。”

    杨承应说完,指向不远处飞奔的麋鹿。

    多尔济达尔罕拿着短铳,按照杨承应教的办法,飞奔着追逐猎物。

    杨承应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

    发现猎物进入射程,杨承应大喊:“射击!”

    翻译赶忙翻译,也大喊!

    多尔济达尔罕听到翻译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果断出手。

    一声枪响后,草原上恢复平静。

    侍卫上前,把麋鹿拖走。

    它们将出现在钢铁作坊工匠们的餐桌上,成为补身体的绝品。

    多尔济达尔罕策马回来,他激动道:“这可真是好东西,属下还以为多跑几步才能开火。”

    看了几眼后,他才依依不舍的把枪还给杨承应。

    杨承应却没要:“这把枪送给你,还有这个。”

    说着,杨承应把火药包给了多尔济达尔罕。

    多尔济达尔罕激动万分,连胜道谢。

    “这不是什么稀罕物,李国英也有一支。”

    杨承应摆了摆手,“将来,所有哨骑都有两支。”

    多尔济达尔罕并没有因为这句话,而觉得经略厚此薄彼,反而愈发好奇:“经略,为什么不骑兵每人配一支,岂不比马刀更好。”

    有点对战争的敏感性,杨承应微笑的点点头。

    他道:“这种装填需要时间,骑兵如果过于依赖,冲锋中会因为装填弹药而减缓速度,被敌人趁机冲垮。”

    整个十七世纪、十八世纪,西方各国都在骑兵是否配步枪上面摇摆不定。

    反复好多年后,最终选择不允许配武器。

    这和使用弓箭一个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