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

第七百一十二回 风声鹤唳(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经济拉拢,分化瓦解,这是张居正、王崇古能成功降服右翼蒙古的原因。

    不顾实际,乱花金银,这是天启、崇祯等人养出林丹汗这头白眼狼的原因。

    杨承应先建立联系和经贸往来,等搞清楚对手内部的情况,再分化瓦解。

    这一招屡试不爽。

    时间到了农历的七月下旬,雨季结束。

    刚好,界碑安放和绘制地图都已经办妥当。

    杨承应要动身,离开集宁,返回朝阳。

    临走前,杨承应吩咐李国英等人继续勘测路线,选择驿站地点。

    又让多尔济达尔罕出面,保持与额璘臣等部落首领的沟通,确保他们执行到位。

    同时,赋予郭肇基断事权,代他处理部落间的矛盾。

    提前派王辅臣给王进朝送礼物,再派猛如虎做使者告知杨嗣昌,他离开的消息。

    最后,与钢铁作坊的刘承爱彻夜长谈,倾囊相授自己的钢铁知识和修理和保养机器的工序。

    做完这一切,杨承应于七月下旬离开集宁。

    走了整整一个月,到八月下旬,他终于抵达朝阳县。

    与离开时相比,朝阳县已经发展壮大好多。

    最基础有三座化学工厂,六座硫酸厂,两座炸药厂……

    日产:硫酸五百公斤,浓硝酸二百公斤,硝化棉二十公斤,硝化甘油十八公斤,雷汞十公斤,雷汞纸雷管三千余个,无烟药十五公斤。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生产酒精、煤油、肥皂等民用产品。

    军械上,武威零号枪,已经生产出一百余支。

    汤若望按照杨承应要求,自行设计并制造的大炮也出来了。

    这种炮,是螺旋线膛的炮管,楔式炮闩构成的后膛炮。

    发射的炮弹是锥头柱体长形爆炸弹。

    架子也从木头变成了纯铁打造。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是第一次制作,数量只有六门。

    重3000斤,炮身长1.05米,口径75毫米,射程4公里。

    虽然和后世的大炮没法比,但是在当时已经足够。

    杨承应把这些日子得到的家当全部打包,带回北宁府。

    之所以这样着急,是因为他惦记上了北方邻居家里的矿。

    沈阳,汗王宫,内殿。

    皇太极巨大的身躯仰躺在太师椅上,双目紧闭,眉头却深锁,显示他没有休息,而是在思考一个问题。

    下一步该怎么办!

    过去的两年时间,他与杨承应之间都有默契的休战。

    长期的战争,让双方都急需休养生息。

    他很清楚,这只是为了下一次全面决战而积蓄实力。

    所以,皇太极也没再让部下搞袭扰战。

    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已经损失大于收益。

    海州到鞍山之间墩台林立,都有烽火台和小型火炮。

    还有一支数量可观的骑兵部队。

    派兵少了被吞掉,多派兵只是浪费粮食。

    “大汗,夜深了,该到床上休息,怎么躺在这里。”

    皇太极的嫡福晋哲哲,接过侍女手中的扇子,亲自为丈夫扇风。

    “心里有事,睡不着啊。”

    皇太极叹了口气,睁开眼睛,望着发妻。

    哲哲不解道:“南边安静无事,大汗又仿照明廷设立六部,大贝勒也赋闲在家,为什么睡不着?”

    在她看来,内忧外患都暂时解除了。

    皇太极摇摇头:“南边的劲敌,正在积蓄力量,恐怕即将北上。内部父汗的儿子们开始圆滑自保。

    我这个大汗,表面上可以做到一呼百应,实际上危机四伏啊。

    而且,我的身体也感觉有些异常。”

    这可把哲哲吓了一跳,她忙关心道:“大汗,您还是觉得自己心口头疼吗?要不要偷偷去辽东请个大夫,来给您看病。”

    由于杨承应推崇医道,各县都有官办杏林堂,所以辽东镇的医术水平在节节攀升。

    皇太极摆摆手:“我早让人看过了。大夫说,需要静养,减少吃肥肉的次数,多吃大白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