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后记二·穿越者前辈真牛逼(3/4)

开始没有区别。后来空了一格,再后来单独换行,最后变成换行又顶一格。现在隔三差五还在吵,时不时就有士人在报纸上呼吁,请求礼部不要直接印出太祖名讳。”

    谢衍瞬间就想到一个梗,那位空一格的常校长。

    中学(初中)三年级历史课本,讲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

    谢衍找出大学(高中)一年级课本。

    开篇却是唐末五代,继而分讲宋辽西夏,并简述高昌、安南、大理、渤海等国是如何分裂出去的。又讲高丽国如何形成,并出兵侵吞平壤等汉家土地。

    谢衍注意到,在这个大明的历史课本里,宋辽两国被定性为南北朝,西夏、高昌、安南、大理、渤海等国则属于割据偏安政权。

    而大明太祖、太宗最为卓著的功绩,便是将宋辽南北朝合二为一,并且扫灭诸国恢复汉唐故地。

    谢衍虽然不怎么熟悉历史,却一眼就看明白这么编修史书的目的何在。

    确定并提升大明朝廷的正统性,尤其是确立对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的法统!

    大学(高中)二年级课本,终于讲到宋辽末年和大明开国。

    相比起对秦汉隋唐的简略叙述,宋辽鼎革而有大明江山写得无比详细。

    辽国,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宋国,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所以,大明取代了宋国,金国取代了辽国。

    而金国也是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于是金国也覆灭了。

    这些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进行了详细分析。

    比如宋国的统治根基,在于广大的中小地主、中小商人、自耕农。他们是宋国主要的财税来源,当中小地主、中小商人、自耕农大量破产时,赵宋朝廷的财政就入不敷出了。

    同样的,辽国也是如此,其统治根基为中小牧主、中小地主、自耕农、自牧民……

    当然,宋朝的三冗问题也有叙述,但归根结底是一个财政问题。包括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也是财政问题,就连禁军都有一大半士兵在做生意,否则那点军饷根本就活不下去。

    终于,穿越者出场了。

    朱国祥、朱铭的名字,在书里全部换行顶格,这当然是后来那些君臣干的。

    书中简述父子俩籍贯广西,祖上因战乱搬去广东,继而又出海经商,遭到海难而破产。辗转游历到陕西省洋州西乡县大明镇,因生活困顿而留下来居住,甚至穷得身上没有一文钱。

    接下来一段叙述,也是后世君臣添加的,而且宣称来自白胜嫡长孙的讲述。

    却说父子俩在汉江边上,看到冲天宝光喷薄而出,朝着宝光行走三日,发现了神符宝甲(天王甲)和神符宝剑。

    继而又听到战马嘶鸣。

    一匹极为神骏的天马,其绳索被江边茶树缠住。天马竟然口吐人言:“君若助我脱困,我当助君平定天下、救扶万民。”

    什么鬼?

    谢衍看得哭笑不得,好端端的历史课本,居然把这种野史段子也编进去。

    他却不知,这段内容,是朱铭的孙子加进去的。

    当时引起极大的争议,朝野上下,一大半学者反对,但大明第四位皇帝还是强行修改了教材。

    历史书不但加了天马口吐人言,还加了大明镇虎踞龙盘之风水格局。

    甚至就连两位开国皇后,也扯出什么相士曾说她们贵不可言。

    一篇篇看下来,谢衍被逗得直乐。

    突然,谢衍脸上的笑容消失,他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他妈是父子双穿?还是穿越者生了个儿子,等儿子长大了才一起搞事?

    但很显然,那位太宗皇帝就算不是穿越者,也肯定在老爸那里受到过现代教育。

    谢衍又仔细阅读后面的内容,他觉得应该是单穿。

    因为各种发明创造,都是太祖皇帝搞出来的(其实是朱铭懒得挂名)。

    而那位太宗皇帝,被尊为一代儒学宗师,年轻时还考中了探花。很明显是穿越者教育出来的土著儿子,并且还文武双全。

    “这会儿就有电报了?”谢衍猛地问道。

    王昇正在自己看别的书,闻言头也不抬:“开国之初有电报了。以前只有朝廷大员能用,后来变成县衙小吏都能用。花钱请托发电报的百姓越来越多,朝廷干脆就彻底放开民用。”

    谢衍又问:“火车也有了?”

    王昇说道:“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