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后记二十一·孟昭的后人(3/3)

玉学士的级别最低。

    各个学会的腰牌,虽然都雕刻白泽,但不同学会之间,白泽的形态略有不同。

    得知此人也是学者,谢衍的随从放松警惕,并且还把一个座位让出来。

    两人相对而坐。

    这截高级车厢能坐八人,直至发车也没坐满。

    “呜~~哐哐哐哐!”

    汽笛声响,火车缓缓启动。

    孟枢实在忍不住好奇心,问道:“不知阁下年方几何?”

    谢衍回答:“还有两个月十七岁。”

    孟枢还以为谢衍只是看起来脸嫩,此刻得知年龄,顿时惊叹道:“十六岁的碧玉学士,大明开国以来第二个啊!”

    谢衍跟那些笔友通信时,并未暴露自己的年龄,免得被那些家伙看轻了。

    当然,聂岐那帮人是肯定知道的,吸纳会员的时候要提交详细资料。

    “孟兄也不俗啊。”谢衍说。

    孟枢明显对自己的成就很自豪,笑着说:“还是跟贤弟不能比,我的成果纯属偶然。六年前,家父的一个得意弟子,与一位专门打磨镜片的工部巧匠,联手改进了折射望远镜。”

    “他们的论文还没来得及发表,我就用他们的那台望远镜,观察发现了木卫五。虽说是木卫五,其实是距离木星第三近的卫星。以前的望远镜根本看不到,我又最早接触他们的改进望远镜。机缘巧合之下,稀里糊涂就让我捡了便宜。”

    谢衍说道:“孟兄太谦虚了。”

    就在此时,孟枢仿佛想起了什么:“贤弟是那篇阻尼论文的作者?难怪我听着耳熟!”

    “孟兄也看物理学刊?”谢衍笑道。

    孟枢说道:“去年我虽然在汉中,但也一直关注学刊。有人用你的学术发现,造出了一台阻尼天平,早就已经轰动学界了!”

    谢衍不想谈这个,他转开话题道:“孟兄的老家在汉中吗?”

    “祖祠在洋州西乡县,”孟枢解释道,“老家那边有祭祖活动,祖父年迈不能远行,父亲又有公职在身,我便代表巩县孟氏回乡祭祖。”

    谢衍说道:“太祖太宗好像就出自西乡县。”

    孟枢颇为得意道:“我家先祖,便是太祖的亲传弟子,在国朝初年还做过阁臣。后来醉心学术,便辞去高官厚禄,在山沟沟里创办了一家书院。”

    谢衍肃然起敬:“为了学术辞去内阁官位,实在让人敬佩。”

    孟枢说道:“我家的祖训,便是告诫子孙勤修学术少做官。做官只能一时荣华,研究学术却是功在千秋。”

    谢衍还真就信了。

    (本章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